104上 家庭支持服務 網路評量 期中考範圍 第 1~7 章 104.10.7
第 1章
〈X〉1. 1973年制訂的兒童福利法可以說制度化回應兒童保護工作的開始。
〈O〉2. 2003年立法院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乃合併和修正原有的「兒童福利法」及
「少年福利法」。
〈O〉3.家庭維繫方案強調提供家庭短期、有限制性、危機介入〈crisis -oriented〉的服務,主要
特色是每位家庭維繫工作者只接2-5件案家。
〈X〉4. 「親職化兒童」是指父母有接受親職教育的兒童。
〈O〉5. 兒童及少年若無法安排家庭重整,滿18歲就應自立。
〈A〉6.社會診斷一書是誰寫的?
- 芮治孟〈Richmond〉 B. 休斯 〈Scherz〉 C. 休曼〈Sherman〉 D.賀利斯〈Hollis〉
〈D〉7.最早認識到家庭整體的重要性是?
- 柯猶〈Coyle〉 B. 休斯 〈Scherz〉 C. 休曼〈Sherman〉 D. 芮治孟〈Richmond〉
〈C〉8.家庭聯合會潭是誰提出的?
A. 賀利斯〈Hollis〉B. 休斯 〈Scherz〉 C. 休曼〈Sherman〉D. A. 柯猶〈Coyle〉
〈B〉9.生態系統模式的發展年代是?
- 50 年代 B. 60至70年代 C. 70至70年代 D.90年代
〈A〉10.內政部兒童局開始訂定「受虐兒童家庭維繫服務實施計畫」法令在哪一年?
- 2002 年 B. 2003 年 C.2005 年 D. 2007 年
第2章
〈O〉1.生態系統理論 強調人與環境的關係環境包括科層化組織。
〈O〉2.社區的規範、文化價值、信仰體系可能是形成家庭暴力的原因。
〈X〉3. 家庭關係中的三角關係對家庭成員角色功能的發揮是有幫助的
〈O〉4.以虐待孩子來反應對配偶的批評,這是家庭三角關係的一種。
〈O〉5.每一個家庭都有家庭規則,這是反應父母對生命的信念和價值觀。
〈D〉6.酗酒是?
- 過渡性危機 B.常態性危機 C. 發展性危機 D.情境性危機
〈B〉7.哪一項不是常態的壓力源事件?
- 結婚 B. 離婚 C. 生子 D.退休
〈C〉8.傷害現象造成家庭成員增加或喪失不是指?
- 外遇生子 B. 兒童受虐致死 C. 受刑人返家 D.攜子自殺
〈B〉9.二個以上團體對同一角色有不同的期待會產生?
- 角色期待 B. 角色內在衝突 C. 角色組 D. 角色外在衝突
〈C〉10.那些情況會造成界限模糊?
- 離家求學的子女返家 B. 家有父母同住 C. 家有酒癮者而造成慢性疾病
D. 家有作客的親友
- 3 章
〈X〉1.家庭服務須要判斷案家個人行為的對錯,必須從多元、真實的脈絡觀點來探尋家庭事件
的「真實性」。
〈O〉2. 家庭服務的對象不是某一個家人,而是家庭;希望改變的是家庭系統而不是特定的家
庭成員。
〈O〉3. 家庭服務因服務目標或服務對象不同而呈現多種不同型態,例如:家庭訪視、婚姻協
談、家庭會談、家庭議題倡導、親子溝通等都是家庭服務的實務工作方法。
〈X〉4.家庭是由家人所共構有生命、會變化的動力場域,當資源或能量進入家庭使得家庭產生
「同質異形」「殊途同歸」的有序變化,稱之為第二序的變化。
〈X〉5. 助人工作者進行家庭會談時,為避免家人之間的衝突或家庭問題擴大,應盡量採個別
談話的方式,分別與不同家人逐一進行封閉式會談。
〈O〉6. 家庭會談時「提問」是搜集資料的方法之一,其中「往內問」是問家庭成員個人的行
為、感官或感受與想法的技巧。
〈C〉7. 助人工作者在界定問題時,首先須反省所看到的問題是來自自己的生活脈絡或是深入
案家,從案家的家庭結構、歷史脈絡中所理解的。以上說法屬於下列哪一種論述?
- 多元文化主義 B. 生態理論 C. 脈絡主義
〈A〉8.在婚姻暴力的循環模式中,雖提供了處域性的服務,希望引進資源協助受暴者脫離暴力
場域,但是受暴者嘗試改變之後,仍然又回到施暴與受暴關係的原點。此時助人者與受
著者正經歷著下列那一種改變狀態?
A.第一序的改變 B. 第二序的改變 C. 完全沒有改變
〈B〉9.家庭服務的工作流程中下列服務順序何者有誤?
- 與家庭建立關係、搜集資料、界定問題、確立目標
B. 草擬服務計畫、 與家庭建立關係、界定問題、搜集資料
C. 搜集資料、界定問題、確立目標、引導及服務過程
〈C〉10.當工作者耐心、專注的去聽出一個人心中的聲音時,對方通常也在回觀、反思自己經
歷的問題或困擾,而帶來自覺性、反省姓、回觀性的功能,請問工作者用的那一種會談
技巧?
- 同理心 B. 自我覺察 C.傾聽
〈D〉11. 家庭會談時「提問」是搜集資料的方法之一,其中「往外問」的技巧是問以下那些相
關的問題?
- 互動 B.模式 C.結構 D.以上皆是
第 4章
〈X〉1.家庭成員各自擁有的功能差異性愈大,顯示分化度愈高,過度分化容易出現溝通上意
見對立現象,造成家人間的衝突與內部的不穩定,所以應盡量避免分化,以維持家庭組
織內部集體性的黏結與穩定。
〈O〉2. 家庭成員之間不只有身體、空間的界限,也有心理、情緒的界限,例如進出其他家人
房間或想以自己的意思去理解甚至影響別人時都是跨越界線的行為。
〈O〉3.家庭是充滿動能的有機體,不是任何人可以控制或強力的去經營它,相對的家庭會經
營生活在其中的我們,所以家庭治療大師Virginia Satir才說「家庭如何塑造人」。
〈X〉4.家庭中所發生的問題,都是在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關係中形成的,問題的因果是循環
性、動力性、遞推式的,可以說是一種單純而線性的因果關係。
〈O〉5.指責、討好、合理化與打岔是人們處於壓力狀態下的溝通型式。
〈X〉6. 助人工作者應該同理與尊重人們維護自尊的生存姿態,學習理解習慣用討好方式來表
達意見的人,內心可能有極欲他人認同的歷史經驗,而展現了理直氣壯的生存姿態。
〈C〉7.從「溝通行為」背後的人我關係基礎與歷史條件去探尋和理解家庭成員間複雜的溝通
現象,是依據什麼觀點?
- 認知理論 B. 行為理論 C.系統理論
〈A〉8.一個有機體的家庭,不斷有訊息、能量輸出入,有機體在安定與變動中持續生存與發展
的三個動力機制為何?
- 平衡、均衡、 穩定 B. A. 平衡、均衡、 開放 C. 穩定、均衡、 開放
〈B〉9.當家長對子女說:「你必須自動自發的把功課寫完」的時候,孩子不論做與不做好功課,
都無法按照家長指令「自動自發」的「寫完功課」這種由於語義矛盾令雙方挫折的表達
方式稱為什麼?
- 單向 溝通 B. 雙重束縛 C.權力管教
〈B〉10.當你藉著語言或各種訊息想影響別人,別人也會對你的語言、訊息進行反應,你再根
據對方的反應加上自己的解讀回應給他,這種「你來我往」想要相互影響的互動模式
稱做什麼?
- 家庭舞蹈 B. 行動與反動 C.反饋
〈C.〉11.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常見的溝通現象,彼此都想用自己的道理來說服對方
,但反而刺激對方講更多自己的道理,結果不但說服不了對方,反而都更覺得自己有
道理的溝通現象稱做甚麼?
- 互動性相抑 B. 反饋 C.對稱性高漲
第 5章
〈D〉1.家庭生命週期之青少年子女家庭期階段可能產生的危機,下述何者有誤?
- 自我概念模糊 B. 產生角色混淆 C. 產生性迷亂 D.產生羞愧多疑、退縮內疚
〈C〉2.從實務輔導經驗及專家學者探討青少年的問題中,可歸納出困擾青少年的十大問題,
下述何者有誤?
- 偏差行為 B. 情緒教育 C. 兩性自我權益 D.生命教育
〈B〉3.突如其來一時無法因應的傷害,而使當事人長期陷入痛苦情境的危機,例如家暴、性侵
等危機,是屬於何種危機?
- 外在傷害性危機 B. 情境性危機 C. 天然災害性 危機 D.發展性危機
〈D.〉4.家庭危機管理主要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家庭因不同因素或情境事件而遭遇的危機
B. 檢視家庭可運用之內外在資源
C. 成員的共同學習討論擬訂有計畫的解決策略 D.以上皆是
〈A〉5.指出壓力取向理論的學者是誰?
- Lazarus和 Folkman B. Maslow C. Bradshow D. Piaget
〈B〉6.有關功能學派的個案工作敘述何者正確?
A是 1930年代美國賓州大學工作設計學院 Taft、Robinson 所倡導外在傷害性危機
B 強調「意願」心理學
C. 封閉性目標,處遇效果視案主意願 與共商情況
D.運用與機構的關係和過程,以釋放其內在求成長力量
〈D.〉7.題解決學派的個案工作所強調的「4ps 」概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求助者〈person〉B. 問題 〈Problem〉 C. 問題解決過程 〈Process〉
D.社會局〈Place〉
〈A〉8.個人因為工作所造成的人際互動或婚姻關係困境所產生的危機,例如中高齡失業者、
夫妻分開一方到他地工作等,是屬於何種危機?
- 經濟的危機B.愛情的危機 C.階段的危機 D.自我改變的危機
〈B〉9.家庭面對壓力與危機的處理方式應把握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視危機為轉機 B.避免與家庭成員分享內在感覺
C.學習建立一同面對問題的團隊默契 D.尋求資源的協助
〈C〉10.壓力係在強制性的情境下從事某種活動時〈被動的獲或是自動的〉,個體身心所產生的
一種 複雜而又緊張的感受。所以壓力的基本模式變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壓力源 B. 壓力反應 C.壓力追蹤 D.認知評估
第 6 章
〈D〉1.現代親職教育對象應該包括,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父母 B. 師生 C.準夫妻 D. 嬰幼兒
〈B〉2. 親職教育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且非正規教育力量,始於家庭,而與社會連結,
透過父母愛心、耐心與用心,強化親子關係運作,善盡正確教養子女職責。各國親職
教育相關課程設計與推動 , 均是採以父母自願性參與為主。其本質特性從「教育目
的」層面觀之,觀之,是何特性。
- 是親子間 「愛心的回饋」 B. 是親子間 「倫理性陶冶活動」
C. 是親子間 「社會性溝通活動」 D. 是親子間 「民主性輔導活動」
〈A〉3.我國有制度化推展親職教育活動始於何時?
- 教育部 57年 「推行家庭教育辦法」
B.教育部 60年推動 「父母教育」
C. 71年省教育廳積極推動各項 「親職教育活動」
D.台北市政府 80、 82年推動「國民中小學推展親職教育〈社區家庭教育〉實施要點」
〈C〉4.我國與親職教育有關的法令,下述何者有誤?
-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B. 家庭教育法 C.親職教育法 D.少年事件處理法
〈A〉5.有關歐美親職教育的發展起源,下述何者說法是對的?
- 於工業革命後 兒少教育家 的推動 B. 於工業革命前 兒少教育家的推動
C. 於文藝復興時 兒少教育家 的推動 D. 於宗教革命時 兒少教育家的推動
〈B〉6.關「父母效能訓練〈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PET〉」模式的敘述,
下述何者有誤?
A.是高登〈Thomas Gordon〉所創的模式 B. 於 1980年代發表,在美國盛行
C. 基本概念是促進父母有效相處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解決親子問題
D.採用羅傑斯〈Carl Rogers〉之人際溝通理論與問題解決技術
〈A〉7.有關「溝通分析模式〈Transaction Analysis, TA〉」的敘述,下列何者是對的?
- 是伯尼〈Eric Berne〉所創的模式
B.強調人格結構〈PAC〉之 P是指成人人格結構
C. 強調人格結構〈PAC〉之 A是指兒童人格結構
D. 強調人格結構〈PAC〉之 C是指父母人格結構
〈C〉8.有關專業工作人員輔導單親家庭子女及實施親職教育之策略敘述,下述何者為非?
- 調查所負責之單親家庭學生分布與特質
B. 主動進行家庭訪視,了解家庭概況,做為輔導參據
C. 採一般性觀察與輔導,掌握狀況,預防問題發生
D.維持良好之互動關係,以使其產生信任,而願意尋求協助,以適切提供協助
〈B〉9.當家長願意參與建立「家長會」 或 「家長讀書會」的制度時,就需要透過相關專家
學者或有經驗之團體的協助,與家長開始有關傾聽、回饋、有效互動與溝通、情感交流
之練習,期能建立更深厚的合作關係。此一階段是指何階段?
- 理念介紹階段 B.準備階段 C.說明階段 D.運作階段
〈D〉10.家庭教育評鑑的主要項目〈指標〉,下述何者為非?
- 父母與家庭效果評鑑 B. 機構與工作人員效果評鑑
- C.活動方式 D.工作人員 與工作人員效果評鑑
第 7 章
〈B〉1. 「原住民花東北區聯誼會」在資源評定上是屬於那一 類型的資源?
- 非正式資源 B. 社會性資源 C. 正式資源 D.內在資源
〈A〉2.王先生的子女都已移民國外,現在卻臥病在床,無人照料,好在該區的鄰里長發動
幾位老鄰居前往送餐,在資源評定上這屬於那一類型的資源?
- 非正式資源 B. 社會性資源 C. 正式資源 D.內在資源
〈D〉3.一個個案是否需要採用個案管理方法的指標為何?
- 案主有多重問題 B. 同時牽涉多位助人者 C.取得多元資源有障礙 D.以上皆是
〈A〉4.在協助案主發掘與啟動其「內在資源」方面,個案管理員經常要扮演的是下列哪一項
角色是?
- 諮商者 B. 協商者 C. 倡導者 D.仲介者
〈C〉5.在邀請鄰里長來參與個案研討會時,個案管理員最擔心的專業倫理議題是下列哪一個
議題?
- 專業自主 B.專業責信 C. 資料保密 D.服務正義
〈B〉6.近年來,「個案管理」成為台灣社會福利輸送一項重要的工作方法,下列哪一個發展趨
勢是比較可能的解釋因素?
- 社會福利快速擴張 B. 社會福利民營化
C. 身心障礙福利法通過 D.心理衛生主流化和正常化
〈D〉7.在個案管理的過程中,透過「個案研討會」的協商經常可以促成各個機構助人者在服務
計畫上的共識,但在決定案主是否參與這個會議的考量條件上,下列哪一個情形最好能
邀請案主與會?
- 機構之間的行動不一致 B.機構之間的資料內容不同
C. 案主邀求參加 D. 需要案主參與計畫的執行
〈C〉8.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所面對的受暴對象經常會需要緊急而多元的資源引進,為了促請
跨機構和跨部會之間的合作關係,下列哪一項協調合作機制特別適合家庭暴力防治中心
的設置?
- 經由財務的安排 B. 經由共同研究的安排
C. 經由合署上班的安排 D. 經由個案研討會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