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支持服務 第二次作業
- 說明壓力基本模式中的壓力源、認知評估與壓力反應。(課本 P125)
壓力危機的意涵:壓力係在強制性的情境下從事某種活動時,個體身心所產生的一種複雜而又緊張的感受。
壓力的基本模式:是「壓力源」、「認知評估」,「壓力反應」三個變項:
1.壓力源:個體產生壓力的刺激,包括自然環境的壓力源、社會環境的壓力
源、個人生理、心理因素、生活的改變、日常瑣事六種。
2.認知評估:個體接受外在刺激時,刺激內容經由大腦判斷評估,做為回應的
準備,影響大腦判斷的因素包括生理狀況、人格特質、舊經驗、
抱負與動機、性別、年齡等。
3.壓力反應:個體接受外在壓力刺激時,可能會在生理、心理與行為等三方面
產生變化。
二、說明特殊兒少家長所面臨的問題與輔導特殊兒少的對策。(課本 P160)
(一)特殊兒少家長所面臨的問題:
1.父母婚姻因照顧特殊兒少子女遭衝擊。
2.父母需多花許多額外時間與心血照顧特殊兒少子女,易產生生理或心
理傷害。
3.其他子女情緒容易受干擾與打擊。
4.特殊兒少易因疏忽、縱容或補償因素,養成過度依賴習慣。
5.由於照顧之疏忽,易造成特殊子女問題行為。
(二) 輔導特殊兒少之對策:
1.政府方面:健全相關法令及行政體制。
2.社會大眾方面:以尊重與平常心及支持鼓勵態度對待。
3.教師方面:多關心、鼓勵、循序漸進予以輔導。
4.家長方面:接受事實、參加成長團體,多利用相關資源諮詢與諮商。
三、根據Ballew和Mink(1996)的觀點,個案管理師的角色為何?(課本 P183)
根據Ballew和Mink(1996)的觀點,在社會福利輸送民營化和多元化的情況下,個案管理師必須突破過去諮商者的主要角色,尚須同時兼任資源協調者和倡導者的角色。這些角色的功能說明如下:
- 諮商員角色:和案主建立信任工作關係,診斷案主行為的失功能型態,訂定
- 協調者角色:評量案主問題及所需的助人者,有效接觸其他助人者,建立彼
- 倡導者的角色:對於不存在或缺少的所需資源,向有關的助人者或單位倡導
四、台灣早療服務出現哪些困難與問題?(課本 P219~221)
台灣早療服務之困難與問題有:
(一)通報問題:
1.經費與人力不足,個案量沈重。
2.通報率低落,比身心障礙兒童還低。
3.專業團隊各領域人員專業認知不同。
4.社會大眾對早療的概念不清楚。
5.尚未訂定未通報罰則,雖有法源保護,但不像兒童虐待的通報屬「責任通報制」,影響通報意願。
6.資源分配不均。
7.資源難以共享:早療應屬跨領域服務,有社會福利、衛生以及教育,但目前仍未能整合。
(二)轉介問題:以目前我國早療服務輸送流程的運作來看,許多的發展遲緩
兒童並不是經由通報而進入早療系統,其資料不一定會回傳
至通報轉介中心;通報中心受理通報後,後續的追蹤輔導與
評估工作有無落實,也會影響個案早療服務的品質。
(三)聯合評估問題:1.聯合評估資源分配不均 。
2.聯合評估中心與轉介中心合作模式尚未建立
(四)早療服務問題:1.資源分配不均 。
2.家長的資訊及專業的支援需要加強。
3.政策配套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