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兒童發展與保育  103  第一次作業

 

  1. 心理分析論、學習論及認知發展論的中心思想各是什麼?你個人最服膺的理論為何?為什麼?(30分)
  •  
  •         

 

 

 

 

 

 

 

 

 

  • P19~

 

 

 

 

 

 

 

 

 

 

 

 

 

 

 

 

  1. 性心理學派學者佛洛伊德(Freud)集中研究性欲攻擊趨力對個體心理活動之影響,他認為強而有力的潛意識生物性驅力促成了人的行為(尤其是性與攻擊趨力)。

 

  1. 佛洛伊德(Freud)有2種假定:
  • 人有兩種基本心理動機性慾攻擊
  •  
  • 人具有叫潛意識的精神領域:佛洛伊德將此假設應用到個人之心理治療,認為個人的精神問題源自童年,尤其是前5

 

  1. 佛洛伊德將人的人格結構分為3種成分:
  2.   自我超我
    •      

   ⑵自我:①個人同環境有關的所有心理機能。

           ②負責協調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衝突。

   ⑶超我:是一個人心中的道德格言,是一個

           人的良心,及成為道德高尚者的潛

           在自我理想。

 

4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論廣泛影響了心理學家精神病醫師與精神分析師的思想,甚至也影響了日後的遊戲療法

 

 

 

學習論 P14~

行為理論

 

 

 

 

 

 

 

 

 

 

 

 

 

 

 

 

 

 

   學習論

〈行為理論)

 

 

 

 

 

 

 

 

 

 

 

 

 

 

 

 

 

 

 

 

 

 

 

 

 

 

 

 

 

 

 

 

 

 

 

   學習論

〈行為理論)

 

 

 

 

 

 

 

 

 

 

 

 

 

 

 

 

 

 

 

 

 

 

 

 

 

 

   學習論

〈行為理論)

 

  1. 「行為理論」基本上是一種學習理論,同時也一直被當作是一種發展理論,提出:瞭解是由經驗引起的相對持久的行為變化的機轉

 

 

  1. 學習論的學者認為:除了生理上的成熟之外,個體的發展絕大部分是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1. 學習理論的論點有四:⑴古典制約、⑵操作制約、⑶社會學習、⑷認知行為主義

 

  • 古典制約/巴卜洛夫制約(Pavlov):
    • 主要觀點:反應是由一種刺激,轉移到另一種刺激的控制方法。
    • 研究方法:以狗之唾液的反射作用(制約化),作為反射系統的實驗(制約反應)。
    • 學習過程:當兩個事件在非常接近的時間內一起出現時,他們就學習得了相同的意義並產生相同的反應。
    • 貢獻/應用:聯想學習:當一個特殊信號與某個表象、情緒反應或物體相互匹配之後,該信號便獲得了新的意義。

 

操作制約/操作制約:(Thorndike/Skinner

  •  
  • 主要觀點:1>由連結刺激與反應的過程來解釋學習。2>強調學習中重複的作用行為的結果。3>制約過程是一組定律效果率(最主要定律)、練習率準備率
  • 研究方法:採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學習,觀察貓利用嘗試錯誤的學習過程,逃出迷龍的行為。
  • 學習過程:隨意控制的反應既可加強,也可消除,取決於和它們相聯繫的結果。
  • 貢獻/應用:1Thorndike的效果率為增強概念及操作制約概念的先驅,亦是史金納Skinner行為主義取向的基礎。

 

  • Skinner史金納
  •   主要觀點:1兒童的大部分行為,都是透過工具制約學習的歷程建立的。2行為的建立受制於環境中的刺激因素,視行為的後果是增強或處罰而定。
  •   研究方法:以史金納箱觀察老鼠壓桿取食鴿子啄鍵盤的制約學習歷程。
  • 學習過程:刺激反應之間的連結。
  • 貢獻/應用:1巧妙地將學習理論應用教育個人適應社會問題上。2增強被用於建立好的行為塑化,處罰被用於移除不好的行為聯結。

 

  • 正、負增強用於建立好的行為塑化:只要表現好的行為(上課專心)即給予增強,增強物有正增強增加愉快的事物,如:玩玩具)、負增強消除嫌惡的事物,如:取消罰站的禁令)。以建立、鼓勵兒童自發的好行為。

 

  • 處罰消弱用於移除不好的行為聯結:只要表現不好的行為(上課不專心)即給予處罰(增加嫌惡的事物,如:罰站),或給予消弱(剝奪/不再給予愉快的事物,例如上課不專心,就不讓他玩玩具)。處罰、消弱被用於抑制不好的行為。

 

  • 社會學習(Bandura班度拉
  • 主要觀點:1學習由觀察別人和模仿別人(楷模的行為而來2強調榜樣的作用,也就是身教的影響。3模仿解決幼兒心理社會危機的核心。
  • 研究方法:利用實驗研究方法,進行兒童對楷模示範對兒童學習的影響。
  • 學習過程:透過對榜樣的觀察和模仿而習得新的反應。
  • 貢獻/應用:1>關注兒童日常生活情境中引起其注意的楷模人員(父母、老師、卡通人物)的身教示範對兒童的影響。2>可透過觀察他人學習新行為。

 

 認知行為主義(Tolman、Mischel

  • 主要觀點:1>除環境事件和個體反應之間的聯結外,個體對事件的動機、期望等認知能力亦影響其行為和學習。2Tolman 提出個體之認知地圖,作為刺激與反應聯結中的學習中介反應之概念,解釋個體在學習環境中的內部心理表徵。3Mischel歸納六種認知因素:認知能力、自我編碼、期望、價值、目標與計畫、自我控制策略,來解釋個人的內部心理活動,說明人類行為習得的過程。

 

  • 學習過程:除新的反應外,學習者還學習了關於情境的心理表徵,他包括對獎賞和懲罰的期望,適當的反應出類型、自然和社會環境的期望。

 

  • 貢獻/應用:一組複雜的認知因素,能影響行為的習得及表現、強調個人指導新的學習能力。

 

 

 

 

 

 

 

 

 

 

 

  • P23

 

 

 

 

 

 

 

 

 

 

 

 

 

 

 

 

 

 

 

 

 

 

 

 

 

 

 

 

 

 

  •  

 

 

 

 

 

 

 

 

 

 

 

 

 

 

 

 

 

 

 

 

 

 

 

 

 

 

 

 

 

 

 

 

 

 

 

 

 

  •  

 

 

 

 

 

 

 

 

 

 

 

 

 

 

 

 

 

 

 

 

 

 

 

 

  •  

 

  1. 代表入物:皮亞傑(Piaget)、維高斯基(Vygotsky)、布魯納(Bruner

 

  1. 總論:⑴認知是經驗的組織和解釋意義的過程。解釋
  2.         
  3.         
    •   

         的研究兒童的智力發展的建構論點外,也不

         斷地進行研究、修正理論,進而形成更周延

         的建構理論。

  •   
  •     
  •     

     創造出自己的知識,乃是針對理性主義和經

  •     

        式的解決之道。

 

  1. 認知發展階段論(Piaget

  主要觀點:

    ①認知基模:認知結構由基模組成,是有組織的思考

      或行動模式,個體可用來應付現有情境的要求或解

      釋一些經驗。

    個體透過成長與環境的各個層面反覆相互作用的建

      構歷程,發展更複雜的基模。

 

    適應:是兒童調整改變自己的基模,以適應環境要

            求的傾向,透過同化及順應兩方面的過程,

            也是基模的連續性與改變的歷程,造成個體

            心理平衡的改變。

 

    同化:當接受新刺激時,只要調整原基模便足以解

            釋新刺激。(以現有的了解解釋自己所經歷的

            事件)因與外在互動造成過去基模的改變,

            有助於認識的連續性。

 

    順應:個體改變原有的基模(原有了解或想法),以

            便調適新的環境要求(對自己所看的事實做

            最好的解釋),是個體的認知架構因環境而主

            動改變的心理歷程。

 

    平衡:在個人與外界間,以及個人所具有的各個認

            知元素之間,求取心理平衡的一種傾向。

 

    ③認知發展階段:每個兒童都依序經歷每個階

      段,因為每個階段都是以上個階段為基礎,且

      代表著更複雜的思考方式。

 

  ☆Piaget認知發展階段論的四個階段:

  感覺運動期0~2歲:透過自己的感覺與動作,以

                      認識周圍的世界。(物體恆存

                      概念、延宕模仿)

 

  前運思期2~7歲:開始用語言文字與符號進行思

                   考。(自我中心主義、單向思考)

 

  具體運思期7~11歲:個體能按具體事例,從事推

                       理思考。(具有保留概念)

 

  形式運思期11歲以後:能夠運用抽象的邏輯推理

                         方式思考,以解決問題。

 

  貢獻應用:

①擴充演化論之適應概念,提出「適應導致邏輯思維能力的改變」。

 

②主張兒童的思考系統透過一連串階段發展而來,而且這些發展階段在各種文化中適用於所有兒童。

 

③Piaget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是認知發展建構理論的先驅,開啟研究兒童認知發展的熱潮。

 

④被廣泛應用於幼兒的科學與數領域認知模式的托育機構。

 

 

4社會文化理論(維高斯基 Vygotsky

 ⑴主要觀點:

   ①認為自然發展(成熟/內在引導)和文化發展(語

     言和推理/社會/文化經驗)是影響知識建構的

     主要因素。

   ②學習引導發展:在近似發展區中由能力較佳者提

     供協助,猶如建築中的鷹架,可促成兒童發揮學

     習功能及學習新能力。

 

 *文化發展三階段:

   階段一:隨機的感覺、無組織的堆積、主觀印象。

   階段二:轉向客觀性、複合方式的思考,透過具體

           性和真實性來進行思維操作。

   階段三:兒童可從概念思考,也發展了綜合與分析

   能力,以具有抽象和邏輯思考能力。

 

 近似發展區ZPD):指介於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實

   際表現層次,與在能力較佳者提供協助下,合作去

   解決問題潛在發展層次間的距離。

 

   →應用:兒童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

           儕協助下,所誘發的潛在能力,使其表現

           超越平時的水準。

 

 鷹架教學法:指兒童的能力尚未能獨立解決問題

   時,由能力較佳者(父母、老師、小老師)在兒童

   從事某一任務時,所給予的暫時性支持,並依其能

   力發展而逐漸減少協助,直到兒童能夠獨立完成為

   止。

 

 ⑵貢獻/應用:

   ①被廣泛運用於幼兒的閱讀與語言領域的幼兒保

     育機構,尤其在啟蒙讀寫之課程運作。

 

   ②近年引起那些質疑Piaget理論的新皮亞傑學者們

     的廣大注意。

 

 

個人最服鷹的理論是:「認知發展論

 

  •  

 

 

 

  1. 何謂「性連遺傳」?為何性連遺傳的隱性特質幾乎都只出現在男孩身上,且是由母親方面傳遞此異常基因?一個正常男子和帶有血友病異常基因的帶原女性,生下患血友病兒子的機率有多少?(10分)P59

 

  • 所謂「性連遺傳」乃指與性染色體有關的基因缺陷傳遞,色盲與血友病便是由隱性基因所傳遞的X性連隱性遺傳。

 

  • 正常父xy        色盲帶原母xx

 

        xx正常女兒

        xx帶原女兒

        xy正常兒子

        xy色盲兒子

    生下患血友病兒子的機率為25%

        (生下患血友病女兒的機率亦為25%)

 

3何謂「早產兒」?何謂「過熟兒」?何謂「嬰兒猝死症」?(15分)

 

     

早產兒

 

1指正常懷孕第37週前出生的嬰兒,佔所有出生體重不足嬰兒的60%

2早產兒在嬰兒期死亡的可能性高於足月未熟兒。

3孕期越短的早產兒,可能出現的問題越多,常需要面臨許多潛在的兒童併發症,亦較易受感染

 

過熟兒

 

1過熟兒定義:超過42週出生的嬰兒叫過熟兒。

2過熟兒的原因:孕婦內分泌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低下,新陳代謝異常,服用維生素E過多,發育異常,頭盆不稱,遺傳因素等等,都可能引起過期妊娠。第一胎發生過期妊娠的人,懷第二胎時可能再次發生。年齡較大的初產婦發生過期妊娠的比例較大。

 

 

 

 

 

 

 

 

 

 

嬰兒

猝死症P113~

 

 

 

 

 

 

 

 

 

 

 

嬰兒

猝死症

 

1嬰兒猝死症簡稱SIDS,指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出死因者。

2荷蘭1980年代發現趴睡是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危險因素之一;1991年紐澳等國開始宣傳不要趴睡;美國開始建議不要趴睡;1994發起Back to Sleep運動。

3嬰兒猝死症發生年齡很少小於一個月,最多發生於2~4個月

4嬰兒猝死症可能與換氣障礙驚嚇反應異常有關,且多發生在午夜及清晨之間較冷月份發生較多,趴睡的嬰兒較仰睡的嬰兒更容易發生,母乳哺育者較少,但也曾在環境溫度過高的情況下發生。

5美國兒科學會2005年提供了最新預防原則10項,來幫助寶寶更安全:

  • 嬰兒必須仰睡,側睡的安全性不如仰睡。
  • 床鋪表面必須堅實。
  • 不讓嬰兒接觸鬆軟的物件與寢具。
  • 懷孕時不抽菸,也不讓嬰兒吸到二手菸。
  • 嬰兒不可與他人同睡,睡床應在父母附近。
  • 可考慮在睡眠時使用奶嘴。
  • 避免環境過熱。
  • 避免使用市面上宣傳可減少嬰兒猝死的用具,因為它們都沒有經過實效驗證。
  • 避免使用家用心律呼吸監視器,因其僅對監視極度心肺不穩的嬰兒有所助益。
  • 避免固定睡姿導致頭部後側局部扁平。
  • 持續推行仰睡運動。

 

 

 

  1. 何謂「生長曲線」?如何正確使用生長曲線圖並解讀其所代表的意義?請舉例說明之。(10分)P135~

 

  •      

 

  1. 我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兒童樣本數百或數千人,測量其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等資料,以各年齡的平均值畫成曲線,這叫做發育標準
  2. 以各年齡的平均數畫成的曲線,稱為標準發育曲線
  3. 台灣地區目前的兒童生長曲線圖,有以身高、體重、頭圍,以及胸圍做標準值的。

 

 

  • 生長曲線圖的原因

 

  •  

 

  •  

 

  1. 可看出兒童生長的傾向,如沿著曲線圖的曲線軌跡進行,表示其生長是正常的。
  2. 追蹤兒童生長的狀況。

 

  • 生長曲線圖的方法

 

  1. 依性別選用男孩或女孩的生長曲線圖。
  2. 在橫坐標上找出兒童實足年齡的位置。
  3. 在縱座標上找出兒童現在發展的實際數據位置。
  4. 在垂直線與水平線交叉處,以筆畫出一圓點。
  5. 以畫出的原點與相同性別及相同年齡孩子的生長程度比較,若位於第10~90百分位兩線之間,都算是標準。
  6. 定期測量成長的狀況數據,在成長曲線圖分別標示圓點,再將這些圓點以線相連,即為該名兒童的生長曲線。

 

  •  

 

  • 以某童體重為例,解讀其意義:

 

 

  1. 若該童的體重小圓點剛好落在第97百分位線上→表示與同性別、同年齡的孩子比他贏過97名,是最重的第3名。
  2. 若小圓點落在第25和第50百分位曲線之間的區域內,表示他的體重在第50與第75名之間。
  3. 位於第10~90百分位兩線之間,都算是標準,但若在第90百分位以上,可能是過重或肥胖;若在第10百分位以下,可能是過輕或瘦弱
  4. 體重和身高的配合相當重要,如果身高和體重都在第10百分線上,表示小孩雖然體型較小,但因體重和身高配合得當,亦可較為放心

 

 

 

  1. 兒童動作發展的保育原則有哪些重點?(15分)p169

 

  •  
  •         

 

  • 配合發展原則個別差異

 

  1. 動作技能訓練須配合嬰幼兒之個別差異成熟程度
  2. 幼兒手部小肌肉功能發育尚未成熟時切勿要求幼兒握筆寫字

 

 

  • 提供幼兒學習機會

 

  •  

 

  •  
  •  

 

  1. 從遊戲中訓練幼兒動作技能的發展。
  2. 善用資源與空間,創造有利發展的環境。

 

  •  
  •  

 

  •  

 

  •  
  •  

 

  • 4種錯誤觀念:
  • 剝奪幼兒的學習機會:代穿鞋、衣,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應讓孩子有機會練習,培養獨立的能力。
  • 過度保護:會阻礙幼兒動作能力的發展,也會影響生存能力的訓練。
  • 抱持著時間到了就會的心態:忽略了訓練及學習對動作技能之影響。
  • 過度注重智能發展:忽視了動作技能發展的重要性。

 

 

  •  
  •  

 

  •  

 

 

 

  1. 何謂「IQ」、「EQ」及「SQ」?又三者的關連性為何?(20分)
  •  
  •         
  • IQP185

 

  1. IQ」指智力商數,是對普通智能的測量。可從實足年齡計算心理年齡。

 

  1. 由德國心理學家史登L.W. Stern首創,計算公式:
  2. (IQ)心理年齡MA實足年齡CA100

 

  1. 心理年齡與實足年齡相同時,智商剛好100,表示資質普通。

 

  1. 全體兒童中,智商分布在90~110範圍的最多,因此特質趨中的人數較多,在兩個極端的人數較少,大致呈常態分配。

 

  1. 智商(IQ)必較強調兒童在語文、數學、推理、空間等,跟學校智育課程相關的能力。

 

  • EQP192
  • EQ」是情緒智力,包括4個部分:
    • 正確覺察和表達情緒的能力。
    • 了解情緒、分析情緒及有效使用知識的能力。
    • 利用情緒促進思考的能力。
    • 調整情緒以增進個人的情緒及智能成長的能力。

 

  • SQP192

 

  • SQ」是社會智力的簡稱,和桑代克所提多元因素論中的社會智力、加納所提多元智能論中的人際智能是相通的,大致指兒童是否有較佳的人際互動社會技巧

 

  •  
  • P193

 

  1. IQ」、「EQ」及「SQ」是否有關?各有不同的結論,我們應採取一種全方位的發展概念,同時注重兒童在一般智力、情緒智力及社會智力的均衡發展。

 

  1. 實務觀點:一位兒童若有高的一般智力,再加上好的社會智力與情緒智力,則其發展將不可限量;若僅有高的一般智力,沒有好的社會智力與情緒智力,則其發展必因人際關係不佳、脾氣暴躁等負面因素大打折扣。

 

  1. 若兒童的資質平庸,仍可朝好的社會智力與情緒智力發展。

 

 

arrow
arrow

    natas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