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空大 106上  心理學筆記(9-1-1標黃標部分開始的陳老師、何老師口述,

未及聽校修正,故已刪除 。請以空大官網網課內容為主。單元評量在第16章之後。

期末考範圍是9~16章。灰標之處是106上不考的章節。)

第一章 心理學緒論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瞭解心理學的定義與研究目的
    2. 瞭解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3. 瞭解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學派
    4. 瞭解理論心理學門與應用心理學門分別包括哪些學科
    5. 瞭解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取向
    6. 瞭解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7. 瞭解心理學家的倫理道德

 

一、心理學的涵義

 

  ()心理學的定義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動物行為的科學:

      1.心理學psychology是由希臘文psyche(指靈魂soul)logos(指論述

        discourse)兩字演變而來,泛指研究人類心靈的學問 (此即「哲學心理學

        )

      2.科學心理學將之界定為: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內在與外在的行為歷程的科學。

      3.哲學心理學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亞里斯多德的「論靈魂」是最早

        的心理學著作。當代心理學所探討的主題:感覺、知覺、意識,在亞里斯多

        德的「論靈魂」中,即已開始作介紹,並且討論了。

      4.科學心理學始於1879年,(德國人)馮德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第一個心理

        實驗室。

      5.科學心理學使用「行為」一詞來替代「心」一詞的使用,用以指述我們所關心的

        人的心理與行為等相關課題。

      6.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

        (1)三個階段的定義:心靈→外在行為→行為(外在行為及內在心智歷程)

        (2)所謂行為,包括外在的具體可見的言談、舉止、行動,以及內在的心理

           及精神層面的內隱活動。

        (3)環境急速變遷,生活競爭激烈,物質日漸富足,但精神生活卻日益空

           虛,人際間距離益發疏遠,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以上這些在在都使得以

           個人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成為研究人類行為的顯學。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

     <>敘述

     <>詮釋

     <>預測

     <>控制

     <>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心理學其研究取向可分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從事基礎

     研究的心理學家偏重傳理論的探討,主要目的在:發現事實真相,並探求事物

     變化的原理原則,建立理論學說,以達成敘述、詮釋、預測與控制人類行為的

     目的,研究結果不一定用來提高生活品質;從事應用研究的心理學家,則以提

     高人類生活品質為主要目標:

     <>敘述:根據所蒐集到的事實資料客觀描述個體行為的事實。例如:對憂鬱

               症、自閉症患者的行為作詳細的敘述。

     <>詮釋:對個體行為作進一步分析、解讀,探求產生該行為的可能原因。例

               如,進一步分析解釋個體憂鬱症的前因是來自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或環境因素。

     <>預測:根據過去個體行為的前因後果或現有的資料,推估將來某一事件發

               生的可能性。例如,基於過去研究所得到的因果關係資料,以科學

               方法來預測,當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攀升時,憂鬱症人數比率也會

               隨之增多。

     <>控制:指操弄影響某一事項的條件或決定因素,以使該事項能產生預期的

               變化。如果能夠有效加以控制,將可避免產生不良的後果。例如:

               人類的心理疾病是可以避免的,加強心理衛生教育,將有助於控制

               心理疾病的發生。

     <>提升人類生活品質:將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將可

                           有效提升人類生活的品質與幸福。例如,如能將心理

                           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生活、教育、工作、諮商、治

                           療、法律⋯⋯,將可有效提升人類生活品質與福祉。

 

                

二、心理學的發展

 

  ()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心理學根源於哲學和生理學

     <>結構主義與功能主義學派之爭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心理學根源於哲學和生理學:

         1.自古以來就有一些哲學家探索人類的心靈與思維等問題。

         2.生理學家以科學方法探討有機體的生命現象,主張心理現象必有其生理

           基礎,而探討心靈如何將感官所接收的資訊加以組織的問題。這種研究

           取向對心理學具有催生作用。

     <>結構主義與功能主義學派之爭:當心理學成一門科學之初,有結構主義與                    

                                     功能主義之爭:

         1.結構主義:(1)結構主義是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後的的一個學派。

                     (2)結構主義主張人的心理(心思意念)與行為是由許多元素所

                        構成,他們採內省法進一步分析這些心思意念的成分,例

                        如:想像、感覺、知覺等。

                     (3)鐵欽納(ETitchener)主張意識包括感覺的、想像的與情

                        感的等三元素。亦即,結構主義主張人的心思意念與行

                        為,是由許多元素所構成的。

         2.功能主義:(1)功能主義注重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功能,認為人類的意

                        識與生活經驗有密切關係,人的思維是動態的。因此,研

                        究人類的意識除了內省法之外,尚可採用觀察、心理測驗

                        以及問卷調查等法。

                     (2)功能主義強調人類心靈的功能,也就是重視人們心思意念

                        與行為是如何運作的。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德國教授馮德(WWundt)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

                           世界第一座心理實驗室,因此歷史公認科學心理學誕

                           生於1879年,而尊稱馮德為心理學的創始人或心理學

                           之父。

 

 

  ()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學派

     <>心理動力學

     <>行為主義

     <>人本心理學

     <>認知理論

     <>生理學理論

     <>完形心理學

 

  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學派:

    <>心理動力學:

        1.心理動力理論係由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佛洛伊德(SFreud)1896年創

          立。

        2.佛洛伊德認為人是非理性的動物,人類的行為完全受到潛意識的驅使。他

          主張性與攻擊是人類的本能,這兩種本能成為主宰人類行為的原動力。因

          此,心理分析學派又稱為心理動力學派,又被稱為「性惡論」。

        3.佛洛伊德所倡導的精神分析論,偏重在人格發展、動機、行為異常與心理

          治療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可說是20世紀對人性探討最具有影響力的理

          論之一。精神分析學派也被稱作「心理學的第二勢力」。

    <>行為主義:

        1.行為心理學派由美國心理學家華森(John B.Watson)1913年所創立,強

          調生活環境對人類行為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2.行為主義主張心理學應採科學方法,僅研究可以觀察得到的與可以驗證的

          行為,而不必去探討那些隱而不見的心理歷程。

        3.史金納(B.F.Skinner)主張個體表現某一行為之後,如果能夠立即獲得獎

          賞,則該行為再出現的機率就增加。反之,個體如果表現某一行為之後立

          即受到處罰,則再出現該行為的機率就減少。所以利用獎勵或處罰,就可

          塑造個體的行為。也就是說,個體的行為決定於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

          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的行為。

    <>人本心理學:

        1.人本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有羅吉斯(Carl Rogers)與馬斯洛(Abraham

          Maslow),他們主張心理學研究應以正常人為對象,以人的需要為出發點

          去研究人性。

        2.人本心理學提出的年代,比精神分析及行為主義晚,因此被稱為心理學的

          第三勢力。

        3.人本心理學認為人有自由意志(free will)、正向價值(positive

          value)、創造力、人性本善以及自我成長的無限潛在能力。只要心理師對

          當事人有同理心,給予無條件正向關懷,以真誠的態度接納他,這樣就有

          助於當事人去追求自我實現。

        4.由於人本心理學派特別強調人性善良以及邁向自我實現的動機,所以又被

          稱作是「性善論」。

    <>認知理論:

        1.認知是指個體內在求知的心理歷程,在此歷程中包含:思考、記憶、想

像、期望、理解、注意及辨別等。

        2.認知理論主要的學者有皮亞傑(Jean Piaget)、強士基(Noam Chomsky)

          西蒙(Herbert Simon)等人。他們主張透過檢驗人們如何獲得、儲存訊息

          以及訊息處理,就能夠對人類行為有充分的了解。

        3.認知心理學強調「知在先,行在後」,因此,個人認知訊息處理的結果將影

          響其行為。

        4.認知理論認為要了解個人的行為,必須先探討個體如何取得、儲存與處理

          各種訊息。其研究重點在大腦的知識表徵以及它的處理歷程。

        5.認知心理學成為今日心理學的主流,研究的焦點偏重在利用科學方法,探

          究人類的思考、語言學習以及推理、決策等內在心理歷程。

    <>生理學理論:

        1.生理學理論起源於1950年代,主要的學者包括:歐得斯(James Olds)

史培利(Roger Sperry)等人。

        2.生理學理論以人或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作為研究主題,尤其重視大腦與神

          經系統歷程的探討,研究重點偏重在生理與心理歷程之間的關係。

        3.神經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研究人類行為的新學門,是從生理心理學衍生出

          來的。其探討的重點為大腦各部位以及身體神經系統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完形心理學:

        1.完形心理學是德國心理學家魏哲邁(Max Wertheimer)1912年在法蘭克

福大學所創立的。

        2.完形心理學研究的主題,在探討人類知覺與意識的心理歷程。

        3.完形心理學主張整體不等於部分的總合(= 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合)。而個人

          接受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經歷有組織的心理歷程,從而產生知覺。

 

 

三、現代心理學的門類與發展取向

  ()理論心理學門

      <>發展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學習心理學

      <>心理計量學

      <>比較心理學

      <>變態心理學:旨在研究心理異常原因、行為特徵以及治療方法。範圍包

                      括:器質性心理異常、酗酒、藥物濫用、人格異常、心身

                      症、精神官能症與精神病等方面。

 

  ()應用心理學門

      <>臨床心理學

      <>諮商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工業心理學

      <>消費者心理學

      <>管理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

      <>犯罪心理學

      <>廣告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

 

  ()現代心理學的學科

      <>由教育心理學分化出來的學科:學校、教育、運動心理學

      <>由工業心理學分化出來的學科:工程心理學、人體工學、組織、商業、

                                      人事心理學。

      <>由發展心理學分化出來的學科:嬰兒、兒童、青少年、老年心理學。

      <>由諮商輔導分化出來的學科:復健、家庭、社區心理學、心理衛生。

      <>由臨床心理分化出來的學科:心理治療、心理藥物學、臨床神經心理學。

      <>其他心理學:知覺心理學、心理測驗、正向心理學、習慣心理學、軍事心

                      理學、法律心理學、媒體心理學、心理學史。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取向

      <>科際整合取向:是指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來解決複雜的問題。例如:心理

                        學結合藥物學、精神科學,對藥物濫用就可以產生大的治

                        療效果。

      <>本土心理學研究:以往心理學知識來自西方,不一定全然適合。現在本土

                          心理學研究特定社會文化的心理學。例如:研究中國人

                          的人格特質,或研究台灣原住民管教子女的方法。

      <>跨文化研究:今日世界交通發達、國際貿易頻繁、資訊傳遞快速,全球儼

                      然成為一個地球村。因此,近年來許多西方心理學家已經察

                      覺到,研究人類行為不可忽略文化的因素。研究的方向有轉

                      向跨文化的趨勢,也就是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行為的異同

                      點,其中以探討不同文化背景、種族歧視、偏見、衝突以及

                      溝通等方面的問題居多。

 

四、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科學的界說:

                      

      科學的界

        1.廣義:廣義而言,科學為具有組織、有系統的正確知識。但有組織、有系

                統及正確性,只是科學的部分特徵,並非科學的充分條件。例如:

                字典、汽車時刻表、圖書編目等即使具有上述特徵,但本身仍不是

                科學。

        2.狹義:狹義而言,科學指自然科學,例如: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等。

          (1) 但,科學不僅限於自然科學領域,其他如人類學、經濟學、地理學

              等,也都屬於科學的領域,只不過是自然科學較常採用科學方法罷

             了。

          (2)此外,電腦、太空梭、人造衛星、和子彈等,都只是科學技術的產

             物,並不是科學的本身。

 

      <>科學的特性:

          1.客觀性

          2.驗證性

          3.系統性

          4.創新性

 

        科學的特性

          1.客觀性:客觀是指以相同的工具、相同的程序,來進行觀察或實驗,再

                    以相同的分析方法,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

          2.驗證性:驗證性是指科學研究所發現的結果、理論、定理、定律,任何

                    人都可以客觀的方法來重複驗證其真實性。

          3.系統性:系統性是指科學研究必須依循一定的邏輯程序。例如:陳述研

                    究問題,提出假設,蒐集相關資料,進行觀察或實驗,做成結

                    論以及再驗證等。

          4.創新性:創新性就是藉著觀察、實驗以及推理思考等活動,去分析與探

                    究事實真相,進而發現新的原理或法則。

 

      <>心理學是一門行為科學:

          1.人類物質生活高度文明,可是心理與精神生活方面,都無法獲得充分滿

            足。普遍存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例如:精神疾病、犯罪、離婚、自

            殺、菸毒、濫用藥物等。

          2.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人,不容易客觀測量。但現代心理學已採用與

            自然科學相同的科學方法來從事研究,心理學已擺脫過去哲學時期的框

            架,成為了一門行為科學

 

  ()心理學研究方法:有7: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個案研究法、實驗法、相關

                      法、質性研究法、整合分析。

     

      <>觀察法:指由研究者直接觀察並記錄個體或群體的活動,而後研判有關因

                  素之關係的一種方法。例如,我們使用單面鏡或攝影機來觀察研

                  究對象,如動物、嬰幼兒、兒童或精神病患者的各種行為資料。

 

          1.觀察法的適用對象

 

          2.觀察法的類型:

                                      

            (1)就觀察者身分立場的不同

                參與觀察者

                非參與觀察者

 

                                 

            (2)就觀察資料之設計

               結構性觀察

               非結構性觀察

 

         觀察法的類型:

           (1)就觀察者身分立場的不同可分為:參與觀察者與非參與觀察者

              參與觀察者:指觀察者作為團體成員,直接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及

                            互動。

              非參與觀察者:指觀察者作為旁觀者,在一旁觀察,並未參與被觀

                              察者的活動。

           (2)就觀察資料之設計來分:有結構性觀察非結構性觀察

              結構性觀察觀察者依事先設計好的紀錄表格,做觀察紀錄

              非結構性觀察結構性觀察缺乏明確的觀察細目及系統化表格,觀

                察者通常憑個人主觀興趣觀察,並以文字描述被觀察者的行為。

 

      <>問卷調查法

          1.問卷調查可以在同一時間調查許多人的意見或態度,研究者依所要研究

            的問題編製或修訂成問卷,問卷內容大致包括:(1)簡涵、(2)個人基本

            資料、(3)問卷題目。

            (1)簡涵:說明該問卷調查的目的、填寫及交回方式、致謝詞等。

            (2)個人基本資料:通常為自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

                             業、婚姻、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及居住地區等。

            (3)問卷題目:以選擇題、量表題、開放的問題居多。然後郵寄或直接           

                         發放問卷,受調查者在問卷上填答。問卷題目通常屬於

                         反應變項或稱為依變項(當然,問卷題目也可能包括不同

                         題組,在資料分析時分別作為自變項及依變項。研究者

                         回收問卷後進行編碼,然後分析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

                         關係)

          2.調查法以抽樣調查居多,常用的抽樣調查有:(1)簡單隨機抽樣 (2)

            統抽樣 (3)分層隨機抽樣 (4)叢集抽樣。

            (1)簡單隨機抽樣:是每一個樣本都有相同被抽中的機率,利用抽籤或

                             亂數表最多,或電腦亂數。 母群體所有樣本分別有

                             一個代號,每個樣本都有相同的機率被抽取。

            (2)系統抽樣:係將母群體依序編號,再每間格若干個人,就抽取一人

                         作為樣本,惟第一個樣本必須隨機抽取,例如:想自

                         1000名學生隨機抽取100人,則依系統抽樣是每隔10

                         就抽取一人,但第一個樣本的起始號為隨機抽選。

            (3)分層隨機抽樣:係將母群體依其性質分成若干層次,然後分別自各

                             個層次中,以隨機法抽取若干樣本,但各層次所抽

                             取樣本人數的比率,均應與母群體中各層次佔全體

                             人數的比率相同。

                               例如:我們想調查某國小學童使用零用錢的態

                             度,可一各高、中、低年級的人數比率各隨機抽取

                             若干人,亦則,若高年級300人、中年級400人、

                             低年級500人,合計1200人,以分層隨機抽樣法抽

                             120人作為調查樣本,則應自高年級300人中隨

                             機抽取30人、中年級400人中隨機抽取40人、自

                             低年級500人中隨機抽取50人。

            (4)叢集抽樣:係將母群體分成若干類別或團體,在從所有各個團體

                         中,以隨機方式抽取若干個團體來進行調查。例如:某

                         大學有20個系共120班,我們隨機抽取15班,然後針

                         對這15班全部學生實施調查。

 

      <>個案研究法

          1.個案研究的意義:系以個人或組織(例如:罪犯、一個家庭、一所學

                            校、一個社區,或一家公司……)為對象,利用各

                            種途徑蒐集個案相關資料,對個案問題做深入分析,

                            再據以提出矯正或治療方案的一種研究方法。

          2.研究者可能採取觀察法、調查法、晤談、個案會議、實驗法,或兼採以

            上數個方法併用,以瞭解個案問題。

          3.從事個案研究者,係收集有關個案資料,按時間順序加以系統整理,以

            分析其相關或因果關係。因為多半需要追溯個案的背景資料,故而也稱

            「個案歷史法」。

          4.蒐集個案資料的方法:p30

            (1)文件分析法。分析患者的病歷、信函、日記、週記、學校成績、

               自傳及犯罪紀錄等。

            (2)個別晤談或問卷調查。

            (3)以觀察法蒐集個案的各種行為資料

            (4)實施各種測驗,例如:智力、性向、人格以及成就測驗。

            (5)社會計量法,了解個案的社會人際關係

            (6)由個案的身體健康檢查資料,了解個案行為發生的生理原因。

            (7)利用家庭訪視或工作場所訪視,蒐集個案的相關資料。

          5.蒐集個案資料的範圍:p30

            (1)個人基本資料;

            (2)庭背景與家人關係;

            (3)學校生活;

            (4)社會生活;

            (5)心理特質;

            (6)身體特徵。

          6.分析個案資料:

            (1)在蒐集個案資料之後,宜召開個案研討會議,邀請有關學者專家參

               加,集思廣益分析與鑑定問題的真正原因。

            (2)個案研討會議的內容,不可隨意對外公開,以免傷害當事人的隱私

               權,甚至觸犯法律。

            (3)個案研討會議舉行的次數,視實際需要情況而定。

      <>實驗法:

          1.實驗法的目的在探討自變項依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亦即,是在控制

            影響實驗結果的無關干擾變項之下,有系統地操弄自變項,然後觀察或

            測量依變項隨自變項的改變結果,從而找出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因果

            關係,此亦稱之真正實驗設計

          2.但許多心理學家所關心的議題,無法在實驗室進行系統操弄,也不能隨

            機抽取受試者,以致無法完全控制實驗誤差來源,這時只能採取準實驗

            設計。例如:抽取兩個班級分別實施兩種教學。

      <>相關法:

          1.相關法旨在探討一個因素(或稱為變項)與另一個因素變化之間的關聯

            性。兩個變項之間的相關程度愈大,就愈能準確地預測另一個變項的發

            生。但,有高相關,不一定代表有因果關係。

          2.心關的大小,以相關係數「r」表示。R值介於 +1.00-1.00之間。當

            r值大於0,稱為正相關;等於0時為無相關;小於0則稱為負相關。

      <>質性研究法:

          1.質性研究的涵義:

          2.質性研究的特徵:

            (1)在自然情境中蒐集資料

            (2)以文字、圖畫或視聽器材來記錄資料

            (3)重視過程與結果

            (4)將所蒐集到的資料做歸納分析

            (5)注重現場參與者的觀點

            (6)以統整的觀點進行研究

            (7)研究者保持客觀的立場

            (8)視研究對象為獨特的個案

      <>整合分析

1-6-1現代心理學的七大理論學派:根據Gerrig & Zimbardo在美國出版的《心理學與人生》這本教科書,總共歸結了以下七大理論學派:

◎現代心理學的七大理論學派:

  ()精神分析論:

  ()行為論:

  ()人本論:

  ()認知論:

  ()生物論:

  ()進化論:

  ()社會文化論:

 

五、心理學家的倫理道德

  ()以人為研究對象的倫理道德

  ()以動物為對象的倫理道德

      <>以動物作為研究對象的理由

      <>以動物作為研究對象的倫理

 

 

第二章 人類行為的生理基礎 p39~70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瞭解神經元的構造及功能
    2. 瞭解中樞神經系統與周邊神經系統的構造與功能
    3. 瞭解人腦的構造與功能
    4. 瞭解人類的主要的內分泌腺及其功能
    5. 瞭解遺傳與行為的主要研究與發現

 

 

一、神經元

  ()神經元的構造與性質

      *神經元分三類:

        1.感覺神經元:

        2.運動神經元:

        3.中介神經元:

  ()神經元的功能

      <>神經元內電位的傳導

      <>神經元之間電位的傳導

 

二、神經系統:

  ()脊髓

  ()軀體神經系統

  ()自主神經系統

 

三、腦的構造與功能

  ()腦幹:

      <延腦>

      <腦橋>

      <中腦>

      <網狀系統>

  ()小腦:

  ()前腦:

      <>視丘

      <>下視丘

      <>邊緣系統

      <>大腦皮質

  ()腦側化:

      <>左腦與右腦各司其職

      <>用手習慣與大腦有關

四、內分泌系統

  ()腦下垂體

      <>腦下垂體的功能

      <>下視丘分泌六種激素

      <>腦下垂體前葉分泌五種激素

      <>腦下垂體後葉

  ()甲狀腺

  ()副甲狀腺

  ()胰島腺

  ()腎上腺

  ()性腺

  ()松果腺

  ()胸腺

 

五、遺傳與行為的研究

  ()人類遺傳的基本原則

  ()心理遺傳學的研究

      <>家族研究

      <>孿生子女研究

      <>養子女研究

      <>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

      <>遺傳對心理的影響

     ~由於人類的遺傳不適合進行實驗,只適合以相關法研究,所以有關人類行為的

      研究,常使用家族研究、孿生子女研究以及養子女研究等方法:

      1.家族研究:是探討血緣關係與行為特徵之間的關係,所得結果不能證明人類

                  行為特質完全受遺傳的影響,因為家族成員的生活環境也頗為相

                  似。

      2.孿生子女研究:同卵孿生的智力與人格特質並非完全相同,環境是影響其差

                      異的可能因素。

      3.養子女研究:從養子女研究得知,個人智力受遺傳與環境兩個因素交互影

                    響,並非單獨只受遺傳的影響。

      4.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人類行為相當複雜,並非是由單一因素所造成的,心

                            理學者大都認為,人類行為是遺傳與環境交互影響的

                            結果。

      5.遺傳對心理的影響:雙胞胎的人特徵有15 %~50%來自遺傳,包括神經質、攻

                          擊性、保守等。在不同家庭長大的同卵雙生子從沒見過

                          面,但職業興趣及工作滿足感卻大同小異。

 

 

第三章  感覺歷程 p71~104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瞭解感覺的定義以及感覺的基本特徵
    2. 瞭解人類視覺的構造與功能
    3. 瞭解人類聽覺的構造與功能
    4. 瞭解視覺、聽覺以外的人類其他感覺

 

一、感覺的基本特徵 P72

  ()絕對閾

  ()差異閾

  ()心理物理測量

  ()訊號偵察理論

  ()閾下刺激的感覺

  ()感覺的適應

二、視覺

  ()眼睛的構造與功能

  ()視覺刺激與適應

      <>視覺刺激

          1.波長

          2.振幅

          3.純度

      <>視覺適應

          1.暗適應:P83

          2.亮適應:

  ()常見的視覺現象

      <>混合色與互補色

      <>後像與顏色對比

      <>色盲與色覺缺陷

三、聽覺

  ()聲音的物理屬性

  ()聽覺器官

  ()聲音與心理感受

四、其他感覺

  ()嗅覺

  ()味覺

  ()皮膚覺

      <>觸覺

      <>溫度覺

      <>痛覺

  ()運動覺

  ()平衡覺

 

 

第四章  知覺歷程 p105~146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瞭解知覺的定義以及知覺的特性
    2. 瞭解視空間知覺與聽空間知覺及其歷程
    3. 瞭解時間知覺、移動知覺與錯覺
    4. 瞭解人類嬰兒視知覺的發展
    5. 瞭解影響知覺的心理因素
    6. 瞭解超感知覺的類別及應有的正確認識

 

一、知覺的特性

  ()知覺的相對性

      <>形象與背景

      <>知覺對比

  ()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主觀的建構

  ()知覺的恆常性

      <>大小恆常性

      <>形狀恆常性

      <>亮度恆常性

      <>顏色恆常性

      <>其他恆常性

  ()知覺的組織性

      <>接近法則

      <>相似法則

      <>封閉法則

      <>簡易法則

      <>連續法則

二、知覺的歷程

  ()空間知覺

      <>視空間知覺

          1.單眼線索

           (1)直視透視

           (2)紋路遞變

           (3)相對大小

           (4)重疊

           (5)平面高度

           (6)明暗

           (7)清晰度

           (8)移動

           (9) 距離

          2.雙眼線索

           (1)輻輳作用

           (2)雙眼像差

      <>聽空間知覺

          1.單耳線索

          2.雙耳線索

           (1)時間差

           (2)強度差

           (3)壓波差

  ()時間知覺

      <>自然環境變化

      <>注意力

      <>身心狀況

      <>生理時鐘

  ()移動知覺

      <>真實移動

      <>相對移動

      <>疑似移動

          1.自動現象

          2.閃光移動

          3.誘發移動

  ()錯覺

      <>橫豎錯覺

      <>謬萊利爾錯覺

      <>龐氏錯覺

      <>奧氏錯覺

      <>柏氏錯覺

      <>左氏錯覺

      <>尼克爾立方體錯覺

      <>黑氏錯覺

      <>樓梯錯覺

      <>圈環錯覺

      <十一>戴氏錯覺

      <十二>語文結構錯覺

      <十三>盤旋錯覺

三、視知覺的發展

  ()嬰兒視知覺的研究

  ()嬰兒深度知覺的研究

四、影響知覺的因素

  ()注意

  ()學習與經驗

  ()期望

  ()動機

  ()需求

  ()價值觀

五、超感知覺

  ()超感知覺

      <>心電感應

      <>靈視力

      <>先知

  ()靈力

  ()有關超感知覺的研究

 

 

第五章  意識與意識狀態 p147~188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瞭解意識的涵義與大腦活動情形
    2. 說明睡眠的基本特徵
    3. 瞭解睡眠異常的問題
    4. 說明作夢理論的內涵
    5. 瞭解催眠的基本性質內涵
    6. 分析影響催眠的因素
    7. 體會靜坐冥想與超覺靜坐的效果
    8. 分類改變意識的藥物

 

一、意識的本質

  ()意識的涵義與意識變化

  ()意識與大腦活動情形

二、睡眠與清醒的週期

  ()研究睡眠的方法

  ()睡眠的基本特徵

      <>動物的睡眠時間

      <>人類的睡眠型態

      <>生物時鐘與日夜週期

      <>睡眠與文化背景

      <>睡眠的生理機制

  ()睡眠的心理學研究

      <>睡眠的理論

          1.恢復論

          2.生態論

      <>睡眠週期中各階段的特徵

      <>睡眠剝奪

  ()睡眠異常

      <>失眠

          1.暫時性失眠

          2.突發性睡眠症

          3.窒息性失眠

          4.假性失眠

          5.失眠的原因

          6.失眠的預防

          7.失眠的治療

      <>夢遊與夜驚

          1.夢遊

          2.夜驚

      <>說夢話與夢魘

          1.說夢話

          2.夢魘

三、夢與作夢

  ()夢的世界

  ()作夢的理論

      <>心理動力論的觀點

          1.夢是了解個人潛意識的捷徑

          2.夢境內容的變化

            (1)濃縮

            (2)轉移

            (3)象徵

            (4)誇大

          3.作夢的功能

            (1)欲望的實現

            (2)警告作用

            (3)紓解心理衝突與壓力

      <>新佛洛伊德學派的觀點

      <>認知的觀點

      <>生理的觀點

      <>激發整合理論

四、催眠

  ()催眠的基本性質

      <>催眠與催眠術

      <>催眠狀態下的現象

          1.暗示接受性提高

          2.遵從催眠師使喚

          3.忘記催眠過程中發生的事

          4.舊記憶還原

          5.表現歇斯底里的行為

          6.幻覺

          7.對外界刺激感覺遲鈍

          8.暗示催眠後的行為

      <>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嗎?

  ()影響催眠的因素

      <>權威

      <>重複

      <>信賴

      <>漸進誘導

      <>期望

      <>意願

      <>良好的催眠環境

  ()催眠的應用

      <>心理治療

      <>降低疼痛

      <>提供檢察官或法官辦案的線索

  ()催眠的理論

      <>角色扮演理論

      <> 解離論

五、靜坐冥想與超覺靜坐

  ()靜坐與冥想的歷史淵源

  ()超覺靜坐的步驟

  ()靜坐冥想與超覺靜坐的效果

六、藥物與意識改變

  ()興奮劑

      <>安非他命

      <>古柯鹼

      <>尼古丁

  ()抑制劑

      <>酒精

      <>鴉片

      <>巴比妥鹽

  ()迷幻藥

      <>大麻

      <>LSD麥角酸乙二胺

  ()耐藥性與藥物依賴

      <>耐藥性

      <>藥物依賴

  ()藥物與身心健康

 

 

第六章  學習原理 p189~216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了解學習的定義與重要內涵
    2. 了解古典制約學習的歷程、原理與運用
    3. 了解操作制約學習的歷程、原理與運用
    4. 了解觀察學習的歷程、原理與運用
    5. 了解認知學習的歷程、原理與運用

 

*「學習」的定義:P190~191

   一、經驗

   二、練習

   三、行為

   四、較為持久的改變

一、古典制約學習

  ()巴夫洛夫的實驗發現

  ()古典制約學習的歷程

  ()古典制約學習的基本原理

      <>制約的獲得

          1.同時制約

          2.延宕制約

          3.遺跡制約

          4.逆向制約

          5.時間制約

      <>消弱

      <>自然恢復

      <>刺激類化

      <>刺激辨別

      <>高層制約

  ()古典制約學習的應用

      <>恐懼或焦慮的學習

      <>愉快情緒的學習

      <>廣告行銷

      <>生理的反應

      <>以古典制約治療不適應行為

二、操作制約學習

  ()桑代克的迷籠實驗

      <>嘗試與錯誤學習

      <>效果律

      <>練習律

      <>準備律

  ()史金納的操作制約學習

      <>實驗設備與實驗過程

      <>操作制約的學習原理

          1.強化(或稱增強)

          2.強化作用的時程

          3.行為塑造

          4.處罰

          5.消弱作用

          6.類化作用

          7.辨別作用

  ()操作制約學習的應用

      <>飽足原理

      <>消弱原理

      <>相互抵制原理

      <>懲罰原理

三、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的涵義

       1.觀察學習是指,由觀察進而模仿楷模(model)者的行為,而獲得的學習。例

         如小孩模仿近親的行為舉止、學校的模範生、社會上的好人好事代表選

         拔、表揚等。

       2.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ura)首先主張觀察學習是社會學習的基礎,

         又稱為替代學習。

 

  ()觀察學習的實驗

  ()影響觀察學習的因素

      <>動機:觀察者對其所觀察的事物要有學習的動機,才能獲得學習。

      <>注意:觀察者若想學習模範人物的行為,通常需要注意看或聽,才可獲得

                學習。

      <>記憶力:觀察者響成功模仿楷模人物的行為,需要記得該人物所說、所做

                 的一切,才可獲得學習。

      <>動作能力:個體在觀看他人的行為之後,生理上要能有表現出其所觀察者

                   行為的能力,否則也無法獲得學習。

四、認知學習

  ()領悟學習實驗

  ()方位學習實驗

 

 

第七章  記憶與遺忘 p217~250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了解記憶的內涵與重要類別
    2. 了解記憶的歷程
    3. 了解記憶的測量方法
    4. 了解遺忘的現象與原因
    5. 學習到增進記憶的方法

 

一、記憶的類別

  ()感官記憶

  ()短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現象

      <>持續時間

      <>短期記憶的容量

      <>運作記憶

      <>全現心象

  ()長期記憶

      <>長期記憶的分類

          1.外顯記憶與內隱記憶

            (1)外顯記憶

            (2)內隱記憶

          2.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

            (1)陳述性記憶

            (2)程序性記憶

      <>影響長期記憶的因素

          1.時間

          2.專心複誦

          3.鎂光燈效應

          4.序列位置效應

          5.雷斯多夫效應

      <>學習材料的組織與記憶

          1.群組

          2.分層次

          3.先前經驗的圖象

二、記憶的歷程

  ()編碼

  ()儲存

  ()檢索

三、記憶的測量

  ()回憶法

  ()再認法

  ()節省法

四、遺忘的現象

  ()遺忘的速度

  ()遺忘的原因

      <>消逝論

      <>干擾論

          1.順攝抑制

          2.倒攝抑制

      <>編碼不當

      <>檢索困難

      <>動機性遺忘

      <>機體性因素

     遺忘的原因:

     ~<>消逝論:

          1.有一些完形心理學派的學者,提出記憶痕跡消逝理論,認為:人類在學

            習過程中,由於大腦或神經系統的活動,因此所學得的資料,在大腦中

            留下記憶的痕跡。產生遺忘的原因,是由於在停止練習之後,隨著時間

            的消逝,大腦新陳代謝的作用,造成記憶痕跡的模糊與衰退,最後全部

            忘記。

          2.但,有時未必符合事實。有些學習材料,在很短的時間就忘記了,有些

            事情在歷經幾十年後,卻仍然記憶猶新:

            (1)回復記憶:人們常有試著回憶往事不成功,稍後輕易想起來,此即「

                         回復記憶」。

            (2)超常記憶:對某些訊息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流逝反而增進的現象,

                         就叫「超常記憶」。

               這些現象都無法以「消逝論」來做合理的解釋。

      <>干擾論:1.有一部分行為主義學者認為:過去的經驗與新經驗之間互相干

                    擾,抑制了記憶功能的正常運作,是導致遺忘的主要原因。

                  2.抑制可以分為:順攝抑制與倒攝抑制:

                    (1)順攝抑制:指舊的學習經驗干擾新學習內容的記憶。例

                                 如:過去台灣人從小只學習本國語,直到國中

                                 才第一次接觸英文的,中文學習的舊經驗就會

                                 干擾英文的初學習,而覺得英文相當困難。

                     (2)倒攝抑制:指新的學習經驗干擾舊學習內容的記憶。例

                                 如:學過英文的倒裝句之後,中文的順序法句

                                 式,偶爾就容易錯亂、錯置了。

 

      <>編碼不當:在長期記憶裡,大多數的語文學習,編成形碼、聲碼與意碼之

                    後,儲存在大腦中。如果編碼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造

                    成編碼失誤,以致在回憶時造成遺忘。例如:圖書館的編目人

                    員一旦將新書的編碼輸錯、漏輸,以後借書的人就很難找到該

                    書。個人的某篇散文就曾因為將之輸成電子檔的館員輸錯所刊

                    登報紙的日期、版次,以致我花了一個下午如何檢索都找不

                    到,直到某位熱心的館員先生就該年該月的副刊一頁頁翻找,

                    最後才找到。所以編碼不當,就很難找到了。

      <>檢索困難:有些資料已存在於大腦的長期記憶中,可是在提取時卻產生困

                    難。這常常是因為在檢索舊記憶資料時,產生了困難。像許多

                    人在回憶往事時,常遇到的一種情景:一件事彷彿快要脫口而

                    出,可是一下子卻又想不起來,這種現象叫做舌尖現象。這就

                    是由於檢索困難所造成的。

      <>動機性遺忘:1.佛洛依德認為,一般人會將不愉快的、尷尬的或痛苦的經

                        驗,壓抑形成潛意識,以致平時對這些經驗想不起來的現

                        象就稱為動機性遺忘。

                      2.所以有些人在經歷嚴重打擊、天災、人禍、親人死亡等重

                        大事故,精神上無法承受的極大壓力時,可能造成心因性

                        遺忘症。

      <>機體性因素:1.有些人大腦顳葉、海馬迴、杏仁核與視丘等部位嚴重損

                        傷,經治療後如果無法完全復原,就可能導致記憶力衰退

                        或遺忘症。

                      2.有些人腦部長腫瘤、患癲癇症、嚴重營養不良、藥物中

                        毒、腦部缺氧、酒精中毒或吸食毒品等,都有可能導致大

                        腦功能失常,而無法迅速提取儲存在長期記憶中的資料,

                        造成遺忘現象。

                      3.這些由於有機體(人體)的病變而導致的遺忘,又稱為器質

                        性遺忘症。

五、增進記憶的方法

  ()過度學習

  ()善用練習方式

      ☆練習方式:

        1.分散練習

        2.集中練習

  ()減少干擾

  ()充分了解學習材料的涵義

  ()利用檢核表

  ()聯想

  ()軌跡記憶法

  ()韻語、口訣記憶法

  ()讀書記憶法

  ()關鍵字記憶法

  (十一)歸類法

  (十二)故事法

  (十三)關聯法

  (十四)諧音法

  (十五)字首組合法

  (十六)情境記憶法

  (十七)分層系統法

  (十八)記事簿法

  (十九)群組法

 

 

第八章  語言與思考 p251~280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瞭解語言與思考的意義及其關係
    2. 瞭解人類語言發展的階段及語言學習的理論
    3. 瞭解人類思考的性質與類型
    4. 瞭解人類思考的心理歷程
    5. 瞭解思考與推理的意義與類型
    6. 瞭解問題解決的步驟及方法

    7. 瞭解影響問題解決的心理因素

 

一、語言

  ()語言的本質

  ()語言發展

      <>牙牙學語期

      <>電報式語言

      <>教育促進語言發展

  ()語言學習理論

      <>行為論

      <>天賦論

      <>交互作用論

  ()黑猩猩能否學習語言?

二、思考的性質與類型

  ()思考的性質

      <>思考是心智活動的歷程

      <>思考是一種心智能力

  ()思考的類型

      <>垂直思考與水平思考

      <>正向思考與負向思考

      <>聯想思考與導向思考

      <>聚斂性思考與擴散性思考

      <>定程式思考與捷徑式思考

      <>因果關係思考與非因果關係思考

      <>二分法思考與多面向思考

三、思考的心理歷程

  ()概念

  ()概念形成

      <>連言概念

      <>選言概念

      <>條件概念

      <>雙條件概念

四、思考與推理

  ()思考心理學的歷史背景

  ()推理

      <>歸納推理

      <>演繹推理

      <>類比推理

五、問題解決

  ()問題的類型

      <>推理問題

      <>重組的問題

      <>曲折問題

      <>明確或不明確的問題

          1 明確的問題

          2.不明確的問題

          3.爭論性問題

  ()解決問題的步驟

      <>準備期

      <>醞釀期

      <>豁朗期

      <>驗證期

  ()解決問題的方法

      <>嘗試與錯誤

      <>固定程序

      <>抄捷徑法

      <>假設檢驗

  ()影響問題解決的心理因素

      <>迷思概念

      <>偏見

      <>功能固著

      <>心向

      <>認知形式

 

 

第九章  能力與創造力 p281~320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說明能力測驗的類別與應具備的條件
    2. 簡述個別心理測驗的編製過程
    3. 說明智力測驗的目的與分數的涵義
    4. 分析影響智力的因素
    5. 比較智力理論之間的異同
    6. 說明創造力的意涵與測量方法
    7. 分析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一、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的涵義:

     9-1-1心理能力的涵義:

 

 陳如山老師口述摘錄:

Hi各位好! 你最近聽到所謂的基本能力測驗,那你有沒有想過你是不是也具有什麼基本能力測驗嗎?那我們從小到大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的測驗,我想各位也是這樣子的過五關斬六將的。這些測驗的內容對你來說,有沒有什麼幫助呢?它能夠幫助你了解你所學的內容嗎?它能夠幫助你解釋哪些地方還需要加強嗎?

  那我們也聽過所謂的「生涯能力」, 那是有包括什麼樣的能力?還有就是像我們聽到有些,就說技職體系提倡所謂的「能力本位導向」,那種能力跟我們一般所謂的能力有什麼不同呢? 那我們有時形容一個人:「這個人挺能幹的!他挺有能力的。」那這種能力跟我們現在所要探討的能力是不是有所區別呢? 這就是我們現在一起來探討的「心理能力與能力測驗」。

  那首先我們來對「能力」有個定義:所謂的「能力」是「心理能力」。那「心理能力」又是這什麼呢?就是「以心理測量技術所測得的能力」。那這種「心理測量技術」當然來講,是很特別的一種技術囉!那接下來我們就會一一來探討。

  那我們首先來區分「心理的能力」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所謂的「成就」,就是一個人在學習之後,他所表現出來的實際的能力。那另外一種能力就是所謂的「性向」,性向就是:如果我們將來有機會學習某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所具有的潛在能力。那我們又將「性向」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普通性向」,「普通性向」我們又稱它為「普通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智力」。

  那我們剛才講過還有另外一種,就是「特殊性向」,我們又稱其為「特殊的能力」。這就是具有某些方面的特殊的潛在能力。如果說一般人有機會接受教育訓練的話,就可以成為專業的人才。比如像我們所謂的醫師、建築師、科學家啦!作家、音樂家。這都是特殊的能力。

  至於我們一般的人,像我們這樣接受國中、高中、大學這樣的教育,讓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普通的人才,具有普通性的能力,那「普通能力」又稱為「智力」,這就是我們在這裡所定義的有關於「能力」的意思。「能力」尤其是「心理的能力」,那這種「心理的能力」就是心理測量技術所測得的能力,分為兩種。

 

 ()能力測驗的類別:

     9-1-2a 能力測驗的類別:

 

    <>性向測驗:1.學術性向測驗

                  2.職業性向測驗

                  3.普通性向測驗

                  4.特殊性向測驗

    <>成就測驗:1.普通成就測驗                   

                  2.分科成就測驗

                  3.學業成就測驗

                  4.職業成就測驗

 

陳如山老師口述摘錄:

「探討完了心理能力是什麼?接下來我們想要來測量心理能力。那我們來介紹能力測驗的類別。我們先說明一下能力測驗是什麼?它就是指:測量一個人他具有哪些能力的工具。能力測驗也就是心理測驗其中的一種,通常以能力測驗來鑑定一個人的能力,因為我們想要區分受試者他們在能力上面的差異,因為個人的能力會收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心理能力會收到遺傳還有環境交互作用的影響,因此產生個別差異。而這種差異我們就希望能用能力測驗來鑑定。

  能力測驗它有哪些類別呢?能力測驗有:性向測驗,還有成就測驗。那性向測驗又包括了學術性向測驗,還有職業性向測驗。學術性向測驗就是要測量學生學術的潛在能力,以便來預測他將來到底適不適合從事於什麼樣的學術研究的工作。那有關於職業性向測驗就是要測量一個人他是不是具備有一些職業的潛力。這樣子就可以來預測將來他是不是適合從事哪一種職業。

  那我們又把性向測驗再劃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所謂的普通性向測驗,還有就是特殊性向測驗。那我們知道普通性向測驗可以用來測驗一般的潛在能力,而特殊性向測驗則是在測量他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潛在能力。以上就是我們在性向測驗所做的一些區別。

 

 

 陳如山老師口述摘錄:......(因之後的內容未及聽校,故此刪除。)

 

 

9-1-2b 能力測驗的類別:

 

()心理能力測驗應具備的條件

      <>標準化

 

          1.測驗內容標準化

          2.選定代表性樣本進行測試

          3.施測程序標準化

          4.計分方法標準化

      <>建立常模

          1.常模的意義

          2.求得常模的方法

          3.常模的種類

           (1)發展性常模

              年齡常模

              年級常模

           (2)團體內常模

              百分位數常模

              標準分數常模

           (3)全國常模地區常模

           (4)特殊團體常模

      <>信度

          估計測驗信度常用的四種方法:

            1.重測法

            2.複本法

            3.折半法

            4.評分者法

      <>效度

          考驗效度的方法

            1.內容效度

            2.校標關聯效度

            3.建構效度

 

9-1-3心理能力測驗應具備的條件

 

二、智力測驗的演進

  ()高爾登的研究

  ()比奈的貢獻

  ()個別智力測驗編製

      <>比奈智力測驗

          1.比奈智力測驗在美國五次修訂

          2.史比智力量表在台灣的修訂

      <>魏克斯勒智力量表

          1.魏氏成人智力量表

          2.魏氏兒童智力量表

          3.魏氏幼兒智力量表

          4.魏克斯勒智力量表的特點

            (1)

            (2)

            (3)

  ()團體智力測驗

  ()台灣智力測驗的現況簡介

三、智力與智力測驗

  ()智力測驗的目的

      <>篩選與診斷

      <>甄選與安置

      <>評量與研究

  ()智力的穩定性

  ()智力測驗分數的涵義

  ()智力測驗分數與個人未來成就的關係

  ()智力優異

  ()智能不足

  ()影響智力的因素

      <>遺傳的影響

      <>家庭環境的影響

      <>遺傳與家庭環境交互作用

      <>健康情形

      <>教育訓練

      <>社會文化背景

      <>其他因素

四、智力的理論

  ()雙因素理論

  ()多因素理論

  ()群因素理論

  ()智力結構理論

  ()智力階層理論

  ()多元智力理論

  ()智力三元理論

五、創造力

  ()創造力的意涵

      <>創造力的定義

      <>創造力的研究範圍

          1.

          2.

          3.

          4.

      <>創造是一種思考歷程

          1.準備期

          2.醞釀期

          3.豁朗期

          4.驗證期

  ()擴散性思考

      <>擴散性思考的意義

      <>擴散性思考包含四種因素

          1.流暢性:

          2.變通性:

          3.獨創性:

          4.精密性:

  ()創造力的測量:

      <>

      <>

      <>

      <>

      <>

      <>

      <>

      <>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智力

      <>人格特質

      <>傳統社會文化

          1.傳統思想

          2.社會文化

          3.風俗習慣

      <>教育方式

          1.學校教育

          2.家庭教育

          3.社會教育

 

 

第十章  動機與情緒 p321~354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說明意識的涵義
    2. 比較動機理論之間的異同
    3. 瞭解生理性動機的內涵
    4. 分析心理性的動機
    5. 瞭解情緒的性質、類別與理論的內涵
    6. 瞭解高情緒商數的特徵並培養高情緒商數
    7. 分析影響情緒的因素

 

一、動機的性質

  ()動機的涵義

      <>動機並非影響個人行為的唯一因素

      <>動機是動態的

      <>動機要靠自我調節來維持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探討動機有助於了解行為

二、動機理論

  ()本能理論

  ()驅力減降理論

  ()誘因理論

  ()激發理論

  ()需求階層理論

三、生理性動機

  ()口渴動機

  ()飢餓動機

   <>生理因素

   <>外在環境的刺激因素

   <>情緒因素

   <>飲食與體重

     1.遺傳因素

     2.飲食習慣

     3.新陳代謝

     4.脂肪細胞

     5.飲食節制

  ()性動機

   <>賀爾蒙的功能

   <>擇偶動機

   <>同性戀

   <>母性動機

四、心理性動機

  ()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因人而異

   <>成就動機受情境的影響

   <>成就動機與恐懼失敗有關

   <>成就動機有性別差異

   <>成就動機有社會文化的差異

  ()親和動機

  ()權力動機

   <>權力動機的涵義

   <>權力動機的種類

     1.個人化權力動機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

      (2)

            (3)

          2.社會化權力動機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

            (2)

            (3)

五、情緒

  ()情緒的性質

      <>生理方面

      <>認知方面

      <>行為方面

  ()情緒的類別

      <>情緒分為二至八類

      <>情緒分為四個象限

  ()情緒的理論

      <>詹朗二氏情緒論

      <>肯巴二氏情緒論

      <>斯辛二氏情緒論

  ()情緒與文化背景的關係

  ()情緒與學習

  ()情緒商數

  ()影響情緒的因素

      <>陽光

      <>噪音

      <>氧氣

      <>血糖

      <>身體疾病

 

 

第十一章  個人生涯的身心發展 p355~392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瞭解身心發展的基本概念與階段特徵
    2. 瞭解研究人類發展的方法
    3. 瞭解嬰幼兒期的身心發展
    4. 瞭解兒童期的身心發展
    5. 瞭解青少年期的身心發展
    6. 瞭解成年期的身心發展

 

一、身心發展的基本概念

  ()身心發展受遺傳與環境影響

  ()發展各階段各有其特徵

  ()身體發展有明顯模式

  ()研究人類發展的方法

      <>縱貫研究

      <>橫斷研究

      <>橫斷後續研究

      <>回溯研究

二、嬰幼兒期的身心發展

  ()出生前的身體發展

      <>胚芽期

      <>胚胎期

      <>胎兒期

  ()出生後的身體發展

  ()影響胎兒身體發展的因素

      <>孕婦使用藥物不當

      <>孕婦營養不良

      <>孕婦生病

  ()情緒發展

  ()動作發展

      <>嬰兒自主動作發展

      <>學齡前兒童動作與技能的發展

三、兒童期的身心發展

  ()認知發展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1.感覺動作期

          2.前運思期

          3.身體運思期

          4.形式運思期

      <>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理論

          1.社會文化

          2.自我中心語言

          3.鷹架作用

  ()動作發展

  ()語言發展

  ()社會與情緒發展

      <>社會發展

          1.第一階段

          2.第二階段

          3.第三階段

          4.第四階段

      <>情緒發展

      <>兒童性別角色發展

          1.性別認同與性別保留概念

          2.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3.性別配合行為

  ()道德發展

四、青少年期的身心發展

  ()身體快速發展

      <>主要性徵與次要性徵的出現

      <>生長陡增

      <>早晚熟對兩性的影響

          1.早熟與晚熟的男性

          2.早熟與晚熟的女性

  ()發展認知

  ()道德發展

  ()社會發展

      <>自我認同

      <>角色混淆

五、成年期的身心發展

  ()生理發展

  ()認知發展

  ()社會發展

      <>婚姻

      <>事業

      <>中年危機

      <>退休

      <>面對死亡

 

 

第十二章  人格與人格測驗 p393~430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了解人格的涵義、形成與差異
    2. 了解心理動力學派的主要人格理論與觀點
    3. 了解人本主義學派的主要人格理論與觀點
    4. 了解心認知行為論對人格的觀點
    5. 了解人格特質理論的觀點
    6. 了解如何進行人格測量與各種測驗的內涵

 

一、人格的涵義

  ()人格的涵義

  ()人格的形成

  ()人格具有個別差異

  ()人格具有文化的差異性

      <>華人共同的人格特徵

          1.顧面子

          2.講求緣分

          3.重視交情

          4.相信命運

      <>世界先進國家人民的人格特質

二、心理動力學派的人格理論

  ()心理分析學派

     <>人格結構

         1.本我

         2.自我

         3.超我

     <>意識的層次

     <>焦慮與心理防衛機制

         1.壓抑作用

         2.投射作用

         3.否認作用

         4.轉移作用

         5.反向作用

         6.退化作用

         7.合理化作用

         8.認同作用

         9.隔離作用

        10.抵消作用

        11.幻想作用

        12.補償作用

        13.昇華作用

      <>人格的發展

          1.口腔期

          2.肛門期

          3.性器期

          4.潛伏期

          5.兩性期

  ()新心理分析學派

      <>榮格的人格理論

          1.人格結構

            (1)自我

            (2)個人潛意識

            (3)集體潛意識

               原型有以下四種:

                 假面人格

                 阿尼瑪

                 阿尼慕斯

                 陰影

          2.自我取向

          3.象徵

      <>阿德勒的人格理論

          1.自卑感

          2.補償作用

          3.追求卓越

          4.生活型態

          5.社會關係

          6.人格發展

            (1)過度保護

            (2)被人拒絕

            (3)出生序

               老大的性格

               老二的性格

               老么或獨生子的性格

      <>霍妮的人格理論

三、人本主義學派的人格理論

  ()羅吉斯的人格理論

      <>自我觀念

      <>正向關懷

      <>自我一致性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論

      <>自我實現的需要

      <>自我實現者的特徵

          1.

          2.

          3.

          4.

          5.

          6.

          7.

          8.

四、認知行為論對人格的觀點

  ()史金納行為主義的取向

  ()羅特的社會學習理論

  ()班度拉的社會學習人格論

五、人格特質理論

  ()卡泰爾的人格因素論

  ()艾森克的人格特質論

  ()五大人格因素理論

      <>友善性

      <>神經質

      <>開放性

      <>自律性

      <>外向性

  ()歐波特的人格理論:

      <>主要特質

      <>中心特質

      <>次要特質

六、人格的測量

  ()人格測驗的功能

      <>在臨床診斷方面

      <>在諮商輔導方面

      <>在員工甄選與安置方面

      <>在心理研究方面

  ()常用的人格測驗

      <>自陳量表

      <>投射測驗

          1.羅夏墨漬測驗

          2.主題統覺測驗

          3.字詞聯想與語句完成測驗

            (1)字詞聯想測驗

            (2)語句完成測驗

          4.繪畫測驗

 

 

第十三章  社會心理學 p431~468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了解印象形成、歸因、偏見等社會知覺的內涵
    2. 了解人際吸引、愛情等人際關係的內涵
    3. 了解態度如何形成與改變
    4. 了解從眾、助人與攻擊等行為的內涵
    5. 了解團體決策、去個人化、領導等團體影響

 

一、社會知覺

  ()

      <>

      <>

      <>

      <>

      <>

      <>

  ()歸因

      <>

          1.

          2.

          3.

      <>歸因的偏差

          1.

          2.

          3.

      <>文化背景與歸因

 ()偏見

     <>產生偏見的原因

         1.

         2.

         3.

         4.

     <>消除偏見的方法

         1.

         2.

         3.

二、人際關係

  ()人際吸引

      <>

      <>

      <>

      <>

  ()愛情

      <>

      <>

      <>

          一個人在童年時期與父母的生活經驗,產生以下三類人格:

          1安全依附型.

          2.焦慮矛盾型

          3.逃避依附型

  ()人際吸引、愛情與文化背景

  ()與人拉近距離的技巧

三、社會影響

  ()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

      <>

      <>說服對改變態度的影響

          1.訊息來源

          2.訊息內容

          3.傳播工具

          4.接收者

      <>態度形成與態度改變的理論

          1.

          2.

          3.

          4.

  ()從眾、順從與服從

      <>從眾

          1.

          2.

          3.

          4.

          5.

      <>順從

          1.

          2.

          3.

          4.

          5.

          6.

          7.

      <>服從

  ()助人行為

      影響助人行為的重要因素:

        <>

        <>

        <>

        <>

        <>

        <>

        <>

        <>

  ()攻擊與暴力行為

      <>

      <>

      <>

      <>

四、團體影響

  ()團體對個人行為的影響

      <>社會助長作用

      <>

      <>

  ()團體決策

      <>團體極化

      <>集體思考

          1.

          2.集體思考失敗的原因:

            (1)

            (2)

            (3)

            (4)

            (5)

            (6)

            (7)

          3.集體思考釀成大禍的例子:

  ()去個人化及匿名效果

      <>去個人化

      <>匿名效果

  ()領導

      <>領導理論

          1.特質論

          2.

          3.權變理論

            (1)

            (2)

            (3)交易領導

      <>領導者的特徵:

          1.

          2.

          3.

          4.

          5.

          6.

          7.

      <>領導的技巧: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十四章  心理異常 p469~502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瞭解心理異常的定義與診斷。
    2. 瞭解焦慮症的特徵、類型及其原因。
    3. 瞭解體化症的類型及其原因。
    4. 瞭解解離症的種類及其原因。
    5. 瞭解情感性異常的類別及其原因。
    6. 瞭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狀、類型及其原因。
    7. 瞭解人格異常、性心理異常、衝動與控制異常、早年異常症、以及自殺。

 

一、心理異常的定義與診斷

  ()心理異常的定義

      <>行為偏離社會常規

      <>行為適應不良

      <>長期自覺痛苦或困擾

      <>統計的少數

  ()心理異常的診斷

      <>對現實有適當的知覺

      <>有自知之明

      <>有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自尊和自我接受

      <>有和諧和和睦的人際關係

      <>工作能力

二、焦慮症

  ()焦慮症的特徵

      <>廣泛性焦慮症

      <>恐懼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恐慌症

      <>強迫症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1.

          2.

          3.

  ()焦慮症的原因

      <>生物因素

      <>學習因素

      <>認知因素

      <>人格因素

      <>壓力

三、體化症

  ()體化症的類型

      <>身體不適症

      <>轉化症

      <>慮病症

  () 體化症的原因

      <>認知因素

      <>人格因素

      <>生病經驗

四、解離症

  ()解離症的種類

      <>解離性遺忘症

      <>解離性迷遊症

      <>多重人格

  ()解離症的原因

五、情感性異常

  ()憂鬱症

      <>憂鬱症的診斷

          1.

          2.

          3.

          4.

          5.

          6.

          7.

          8.

      <>憂鬱症的類型

          1.

          2.

          3.

          4.

          5.

          6.

  ()躁鬱症

  ()情感性異常的原因

      <>生理因素

          1.遺傳

          2.腦部異常

          3.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

          4.其他

      <>心理因素

          1.心理動力取向

          2.認知取向

          3.行為取向

          4.性格

      <>其他因素

          1.社會經濟地位

          2.性別

          3.季節

六、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思想紊亂

      <>知覺扭曲

      <>脫離現實

      <>妄想

          1.誇大妄想

          2.迫害妄想

          3.支配妄想

          4.關聯妄想

          5.忌妒妄想

      <>幻覺

      <>情緒錯亂

      <>動作古怪

  ()精神分裂症的類型

      <>妄想型

      <>混亂型

      <>緊張型

      <>未分化型

      <>殘餘型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遺傳因素

      <>腦部異常

      <>心理因素

          1.親子關係

          2.家庭問題

          3.壓力過大

七、其他心理異常

  ()人格異常

      <>人格異常組群與類型

      <>人格異常的原因

  ()性心理異常 

      <>性別認同異常

      <>性變態

          1.暴露症

          2.戀物癖

          3.異裝症

          4.偷窺症

          5.性虐待症

          6.性被虐待症

          7.戀童症

          8.戀獸症

          9.摸擦症

      <>性功能障礙

  ()衝動、控制異常

      <>縱火狂

      <>病態賭博

      <>竊盜癖

      <>拔毛症

  ()早年異常症

  ()自殺

 

 

第十五章  心理治療 p503~530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瞭解常見的心理動力治療法。
    2. 瞭解人本治療的要義及其治療方法。
    3. 瞭解行為治療的要義及其主要的治療方法。
    4. 瞭解認知治療法的定義及主要的認知治療方法。
    5. 瞭解折衷取向治療的要義及常用的折衷取向治療法。
    6. 瞭解常見的生物醫學治療方法。

 

一、心理動力治療法

  ()心理分析

      <>自由聯想

      <>夢的解析

      <>抗拒分析

      <>移情分析

          1.正移情

          2.負移情

          3.反移情

      <>闡釋

  ()新心理分析治療法

二、人本治療

  ()和諧的治療氣氛

      <>真誠

      <>無條件正向關懷

      <>同理心

  ()治療方法

三、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的目標

  ()行為治療方法

      <>系統減敏感

          1.協助當事人確定焦慮階段

          2.對當事人實施放鬆訓練

      <>嫌惡治療

      <>代幣制

      <>隔離

      <>刺激飽足

      <>洪水法

      <>爆炸法

      <>社會技巧和自我肯定訓練

      <>行為契約法

四、認知治療法

  ()理性情緒治療

      <>理性情緒治療的理論基礎

      <>心理失常起源於非理性的信念

      <>心理治療的程序

   ()貝克的認知治療法

五、折衷取向治療法

  ()完形治療

      <>完形治療的哲理基礎

      <>完形治療的人格理論

      <>治療的目標

      <>完形治療的方法

          1.空椅技術

          2.倒轉

          3.誇耀

          4.演練

          5.穿梭技術

          6.秘密分享

          7.對當事人提供建議

          8.重歷夢境

          9.我負責任

  ()現實治療

      <>現實治療的人格理論

      <>現實治療的目標

      <>現實治療的方法

  ()團體治療

六、生物醫學治療

  ()生理回饋

  ()電擊治療

  ()藥物治療

      <>抗憂鬱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

      <>抗焦慮藥物

      <>抗躁鬱藥物

 

 

第十六章  健康心理學 p531~554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說明壓力的理論的內涵
    2. 分析壓力的來源
    3. 概述壓力對生理與工作的影響
    4. 瞭解壓力與行為反應以及疾病的關係
    5. 運用因應壓力的方法
    6.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7. 運用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壓力的基本概念

  ()壓力的理論

      <>一般適應症候群

          1.警覺階段

          2.抗拒階段

          3.耗竭階段

      <>壓力認知理論

  ()壓力的來源

      <>生活改變

      <>生活瑣事

          1.家庭支出方面

          2.工作與職業方面

          3.身心健康方面

          4.時間支配方面

          5.生活環境方面

          6.生活保障方面

      <>不可預測的因素

      <>天不從人願

      <>人為的災禍

  ()壓力對工作的影響

  ()壓力對生理的影響

  ()壓力與行為反應

      <>攻擊

      <>放縱自己

      <>退縮

      <>自我防衛

  ()壓力與疾病

  ()因應壓力的方法

      <>針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視危機為轉機

      <>多關心與參與自身以外的事務

      <>樂觀積極進取

      <>尋求社會支持

      <>作好時間管理

二、生活方式與健康

  ()不吸菸

  ()不酗酒

  ()適度運動

  ()不嚼檳榔

  ()良好飲食習慣

  ()不熬夜

三、維護心理健康之道

 

 

第一章 心理學緒論p1~p38

  ‧在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 瞭解心理學的定義與研究目的

    2. 瞭解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3. 瞭解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學派

    4. 瞭解理論心理學門與應用心理學門分別包括哪些學科

    5. 瞭解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取向

    6. 瞭解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7. 瞭解心理學家的倫理道德

 

一、心理學的涵義

  ()心理學的定義: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

    1.心理學psychology是由希臘文psyche(指靈魂soul)logos(

      論述discourse)兩字演變而來,泛指研究人類心靈的學問 (此即「

      哲學心理學」)

    2.科學心理學將之界定為: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內在與外在的行為歷

      程的科學。

    3.哲學心理學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亞里斯多德的「論靈

      魂」是最早的心理學著作。當代心理學所探討的主題:感覺、知

      覺、意識,在亞里斯多德的「論靈魂」中,即已開始作介紹,並且

      討論了。

    4.科學心理學始於1879年,(德國人)馮德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第

      一個心理實驗室。

    5.科學心理學使用「行為」一詞來替代「心」一詞的使用,用以指述我

      們所關心的人的心理與行為等相關課題。

    6.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

      (1)三個階段的定義:心靈→外在行為→行為(外在行為及內在心

                         智歷程)

      (2)所謂行為,包括外在的具體可見的言談、舉止、行動,以及內

         在的心理及精神層面的內隱活動。

      (3)環境急速變遷,生活競爭激烈,物質日漸富足,但精神生活卻

         日益空虛,人際間距離益發疏遠,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以上這

         些在在都使得以個人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成為研究人類行為

         的顯學。

  ()心理學研究目的

     <>敘述

 

     <>詮釋

 

     <>預測

 

     <>控制

 

     <>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第一章 心理學的本質與發展

 

一、選擇題

 

(  ) 1. 哪一位學者被尊稱為心理學之父?

 

     (1)W.Wundt (2)J.B.Watson (3)S.Freud (4)C.Rogers

 

(  ) 2. 全世界第一座心理實驗室建於西元幾年?

 

     (1)1798 (2)1839 (3)1879 (4)1897

 

(  ) 3. 行為主義的創始人是誰?

 

     (1)W.James (2)B.F.Skinner (3)C.Hall (4)J.B.Watson

 

(  ) 4. 精神分析學派又稱為什麼學派?

 

     (1) 人本主義 (2) 心理動力 (3) 行為主義 (4) 認知

 

(  ) 5. 哪一個學派強調社會文化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1) 行為學派 (2) 新佛洛伊德學派 (3) 認知學派 (4) 人本主義學派

 

(  ) 6. 下列何種心理學是由諮商心理學分化出來的?

 

     (1) 教學心理學 (2) 犯罪心理學 (3) 人格心理學 (4) 心理衛生

 

(  ) 7. 哪一種心理學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

 

     (1) 行為心理學 (2) 人本心理學 (3) 認知心理學 (4) 心理分析學

 

(  ) 8. 下列何種心理學主張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1) 神經心理學 (2) 人本心理學 (3) 認知心理學 (4) 完形心理學

 

(  ) 9. 下列何種心理學強調人性本善?

 

     (1) 人本心理學 (2) 行為心理學 (3) 社會心理學 (4) 人格心理學

 

(  ) 10. 實驗者不能隨機分派受試者而且不法有效控制實驗誤差,這種實驗

      

      稱為:

 

     (1) 準實驗 (2) 實地實驗 (3) 試探性實驗 (4) 驗證性實驗

 

二、解釋名詞

 

  1. 行為主義

 

  2. 潛意識

 

  3. 心理動力

 

  4. 人本心理學

 

  5. 功能論

 

    6. 完形心理學

 

    7. 新佛洛伊德學派

 

    8. 比較心理學

 

    9. 認知心理學

 

    10. 準實驗

 

三、問答題

 

  •  試述心理學的界說。

 

  •  心理學為什麼是一門科學?試述之。

 

  •  試述研究心理學的目的。

 

  •  試述科學心理學的由來。

 

  •  試說明現代心理學的新取向。

 

  •  試簡述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學派。

 

  •  試述理論心理學涵蓋的學科。

 

  •  試舉例說明心理學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  以觀察法研究人廢行為有何優缺點?試述之。

 

  •  試述問卷調查法的優缺點。

 

  •  在個案研究時,蒐集個案資料的方法有哪些?試述之。

 

  •  以實驗法研究人類行為有何優缺點?試述之。

 

  •  心理學者應遵守哪些道德倫理?試述之。

 

 

【選擇題解答】 1.(1) 2.(3) 3.(4) 4.(2) 5.(2) 6.(4) 7.(2) 8.(4) 9.(1)

               10.(1) 

 

 

          

             第二章 人類行為的生理基礎

 

一、選擇題

 

(  ) 1. 聽覺位於腦的哪一個部位?

 

    (1) 頂葉 (2) 額葉 (3) 枕葉 (4) 顳葉

 

(  ) 2. 大腦的哪一個部位具有身體動作協調及平衡感的功能?

 

    (1) 腦幹 (2) 大腦 (3) 小腦 (4) 腦橋

 

(  ) 3. 視丘位於腦的哪一部位?

 

    (1) 前腦 (2) 腦幹 (3) 後腦 (4) 延腦

 

(  ) 4. 哪一種內分泌腺分泌不足時,容易導致呆小症?

 

    (1) 胸腺 (2) 甲狀腺 (3) 松果腺 (4) 胰島腺

 

(  ) 5. 副甲狀腺共有幾顆?

 

    (1) 1 (2) 2 (3) 3 (4) 4

 

(  ) 6. 網狀系統的主要功能為何?

 

    (1) 記憶 (2) 調節體溫 (3) 控制睡眠 (4) 嗅覺

 

(  ) 7. 哪一位學者對人類右腦功能的研究有卓越貢獻?

 

    (1)Sperry (2)Wernicke (3)Gottesman (4)Zubin

 

(  ) 8. 哪一種內分泌腺可以使人產生免疫力?

 

    (1) 甲狀腺 (2) 胸腺 (3) 腎上腺 (4) 松果腺

 

(  ) 9. 大腦的哪一個部位假如損傷,會造成視而不見的現象?

 

    (1) 枕葉 (2) 頂葉 (3) 額葉 (4) 顳葉

 

(  ) 10. 哪一種內分泌腺分泌過多會造成巨人症?

 

    (1) 性腺 (2) 腦下垂體 (3) 甲狀腺 (4) 胰島腺

 

 

二、解釋名詞

 

1. 神經元

 

2. 中樞神經系統

 

3. 周圍神經系統 

 

4. 軀體神經系統

 

5. 自主神經系統

 

6. 交感神經系統

 

7. 副交感神經系統

 

8. 延腦 

 

9. 腦橋 

 

10. 中腦 

 

11. 網狀系統

 

12. 小腦

 

13. 視丘

 

14. 下視丘 

 

15. 邊緣系統 

 

16 大腦皮質

 

17. 額葉

 

18. 頂葉 

 

19. 枕葉

 

20. 布洛卡語言區 

 

21. 威尼克語言區 

 

22. 腦下垂體 

 

23. 甲狀腺

 

24. 副甲狀腺

 

25. 胰島腺 

 

26. 腎上腺 

 

27. 性腺

 

28. 松果腺

 

29. 養子女研究   

 

 

三、問答題

 

•  神經元依其性質可分為哪幾類?其功能各為何?

 

•  試說明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  試述大腦左右半球的主要功能。

 

•  腦幹包括哪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功能為何?試分別說明之。

 

•  用手習慣與大腦有何關聯?試述之。

 

•  副甲狀腺分泌過多或不足時,會產生何種現象?試分述之。

 

•  試比較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

 

•  心理學者以養子女作為研究對象的理由何在?試述之。

 

•  人類行為與遺傳、環境各有何關聯?試述己見。

 

 

【選擇題解答】 1.(4) 2.(3) 3.(1) 4.(2) 5.(4) 6.(3) 7.(1) 8.(2) 9.(1)

               10.(2) 

 

 

          

                第三章 感覺歷程

 

一、選擇題

 

(  ) 1. 由光波的長短所產生的顏色感覺,又稱為什麼?

 

    (1) 色調 (2) 色環 (3) 顏色對比 (4) 色弱

 

(  ) 2. 人類所能見到的物體,其光波介於幾 nm 之間?

 

    (1)100 300nm (2)400 700nm (3)800 1000nm (4)1100 1300nm

 

(  ) 3. 人眼對光最不敏感的地方是?

 

    (1) 中央窩 (2) 鞏膜 (3) 脈絡膜 (4) 視盤

 

(  ) 4. 在單一顏色色盲者中,以何種色盲的人數最多?

 

    (1) 紅色盲 (2) 黃色盲 (3) 綠色盲 (4) 藍色盲

 

(  ) 5. 聲音強度通常每增加幾分貝,人就會感覺聲因加大1倍?

 

    (1) 5 分貝 (2) 10 分貝 (3) 15 分貝 (4) 20 分貝

 

(  ) 6. 人類聞到某氣味,約幾分鐘後就覺得該氣味的強度降低一半?

 

    (1) 4 分鐘 (2) 6 分鐘 (3) 8 分鐘 (4) 10 分鐘

 

(  ) 7. 哪一位學者提出聽覺部位論?

 

    (1) 威伯 (2) 韋伯 (3) 黑爾霍茲 (4) 費欽納

 

(  ) 8. 紅色光與藍色光以相同比率混合之後,會產生何種色光?

 

    (1) 黃色光 (2) 綠色光 (3) 橙色光 (4) 紫色光

 

(  ) 9. 味覺細胞大約存活幾天,即由新細胞替換?

 

    (1) 5 (2) 10 (3) 15 (4) 20

 

(  ) 10. 人類肉眼所見以哪一種顏色的波長最長?

 

    (1) 紅色 (2) 黃色 (3) 綠色 (4) 藍色

 

 

二、解釋名詞

 

1. 絕對閾限 

 

2. 差異閾限

 

3. 韋伯定律

 

4. 費欽納定律

   

5. 感覺適應

   

6. 盲點

 

7. 正後像

 

8. 負後像

 

9. 閘門控制理論

 

10. 色覺缺陷

 

 

三、問答題

 

•  試述感覺與知覺的異同點。

 

•  何謂韋伯定律?試舉例說明之。

 

•  如何將顏色對比應用到日常生活?試舉例說明之。

 

•  人類有哪些感覺適應?試述之。

 

•  聲音有幾種心理屬性?試說明之。

 

•  試述聲音與個人情緒的關係。

 

•  試說明溫度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  試說明色盲與遺傳的關係。

 

•  人類眼睛有盲點,為何不影響日常生活的視覺?試述之。

 

 

【選擇題解答】 1.(1) 2.(2) 3.(4) 4.(3) 5.(2) 6.(1) 7.(3) 8.(4) 9.(2)

               10.(1)

 

 

          

                第四章 知覺歷程

 

一、選擇題

 

(  ) 1. 立體感是屬於何種知覺?

 

    (1) 移動知覺 (2) 深度知覺 (3) 超感知覺 (4) 對比知覺

 

(  ) 2. 個體將所接受的各種刺激,在知覺上組成完美的形象,這是屬於知覺的

      何種法則?

 

    (1) 封閉法則 (2) 簡易法則 (3) 連續法則 (4) 相似法則

 

(  ) 3. 哪一位學者主張人類的認知能力來自遺傳?

 

    (1) 洛克 (2) 范慈 (3) 艾斯契爾 (4) 康德

 

(  ) 4. 幾個月大的嬰兒就具有深度知覺?

 

    (1) 3 個月 (2) 4 個月 (3) 5 個月 (4) 6 個月

 

(  ) 5. 哪一位學者主張人類空間知覺能力來自後天學習?

 

    (1) 洛克 (2) 尼克爾 (3) 康德 (4) 范慈

 

(  ) 6. 物體處於靜止狀態,受周圍物體移動的影響,使人覺得靜物移動,稱為

      什麼現象?

 

    (1) 錯覺 (2) 自動 (3) 誘發移動 (4) 閃光移動

 

(  ) 7. 史普蘭格將人的價值觀分為幾類?

 

    (1) 2 (2) 4 (3) 6 (4) 8

 

(  ) 8. 不必藉由人何溝通工具或媒介,就能彼此傳達心思意念,稱為什麼?

 

    (1) 先知 (2) 心電感應 (3) 靈力 (4) 靈視力

 

(  ) 9. 利用視覺懸崖設備研究嬰兒深度知覺的是誰?

 

    (1)E.Gibson & R.Walk (2)W.H.R.River (3)C.Sargent (4)R.L.Fantz

 

(  ) 10. 實體鏡是根據什麼原理設計的?

 

    (1) 輻輳作用 (2) 錯覺 (3) 雙眼像差 (4) 單眼線索

 

 

 

二、解釋名詞

 

1. 知覺   

 

2. 知覺對比   

 

3. 知覺恆常性   

 

4. 單眼線索律   

 

5. 雙耳線索   

 

6. 時間知覺

 

7. 擬似移動

 

8. 錯覺

 

9 視覺懸崖

 

10. 超感知覺

 

 

三、問答題

 

•  如何將知覺對比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試述之。

 

•  如何利用錯覺原理來改善生活品質?試述之。

 

•  影響個人時間知覺的因素有哪些?試述之。

 

•  一般人常有哪些缺乏科學根據的迷信?試述之。

 

•  試說明個人期望與知覺的關係。

 

•  知覺組織有幾種法則?試述之。

 

•  知覺恆常性對人類生活有何重要性?試述之。

 

 

【選擇題解答】 1.(2) 2.(2) 3.(4) 4.(4) 5.(1) 6.(3) 7.(3) 8.(2) 9.(1)

               10.(3)

 

 

   

第五章 意識與意識狀態

 

一、選擇題

 

(  ) 1. 人在放鬆狀態下,腦波呈現何種類型?

 

    (1)Delta (2)Theta (3)Alpha (4)Beta

 

(  ) 2. 超覺靜坐簡稱什麼?

 

    (1)TA (2)TF (3)TK (4)TM

 

(  ) 3. 夢遊症以哪一年齡層者居多?

 

    (1) 兒童 (2) 青少年 (3) 中年人 (4) 老年人

 

(  ) 4. 突發性睡眠以幾歲居多?

 

    (1)10 15 (2)15 25 (3)25 35 (4)45 55

 

(  ) 5. 一般人搭飛機每越過一個時區,需幾天才能適應時差?

 

    (1) 1 (2) 2 (3) 3 (4) 4

 

(  ) 6. 快速動眼睡眠屬於什麼狀態?

 

    (1) 清醒 (2) 淺睡 (3) 昏睡 (4) 作夢

 

(  ) 7. 主張集體潛意識的學者是誰?

 

    (1) 佛洛伊德 (2) 阿德勒 (3) 楊格 (4) 佛洛姆

 

(  ) 8. 古柯鹼是屬於什麼藥物?

 

    (1) 迷幻藥 (2) 刺激性藥物 (3) 麻醉性藥物 (4) 鎮定性藥物

 

(  ) 9. 哪一種人比較容易被催眠?

 

    (1) 個性倔強者 (2) 理性者 (3) 殘障者 (4) 易受暗示者

 

(  ) 10. 歷來哪一位學者對作夢最有深入的研究?

 

    (1) 阿德勒 (2) 佛洛伊德 (3) 楊格 (4) 佛洛姆

 

 

 

二、解釋名詞

 

1. 生物時鐘   

 

2. 快速動眼睡眠   

 

3. 部分剝奪睡眠   

 

4. 假性失眠   

 

5. 猝倒症   

 

6. 窒息性失眠   

 

7. 夢遊症   

 

8. 催眠

 

9. 睡驚知覺

 

10. 集體潛意識

 

11. 負幻覺

 

12. 催眠感受性

 

13. 冥思

 

14. 超覺靜坐

 

15. 心理興奮劑

 

 

三、問答題

 

•  試述不同意識狀態之下的腦波型態。

 

•  試比較兒童、青少年、成人、老人的睡眠型態。

 

•  試說明意外事件與睡眠的關係。

 

•  哪些心理因素會使人失眠?試述之。

 

•  視說明作惡夢的原因。

 

•  一般人認為催眠術有神奇的功效,為何在醫療上很少使用它?

 

•  試述靜坐、冥思對格人身心的影響。

 

•  試述心理興奮劑對個人身心健康的影響。

 

 

【選擇題解答】 1.(3) 2.(4) 3.(1) 4.(2) 5.(1) 6.(4) 7.(3) 8.(2) 9.(4)

               10.(2)

 

 

   

第六章 學習原理

 

一、選擇題

 

(  ) 1. 非制約刺激出現之後再出現制約刺激,稱為?

 

    (1) 時間制約 (2) 逆向制約 (3) 遺跡制約 (4) 同時制約

 

(  ) 2. 下列哪一種制約所產生的效果最大?

 

    (1) 同時制約 (2) 延宕制約 (3) 逆向制約 (4) 時間制約

 

(  ) 3. 下列哪一位學者提出社會學習理論?

 

    (1) 史金納 (2) 桑代克 (3) 巴夫洛夫 (4) 班度拉

 

(  ) 4. 桑代克以何種動物進行迷籠實驗?

 

    (1) (2) (3) 老鼠 (4) 猴子

 

(  ) 5. 在培養個體表現新行為之前,宜採何種強化方式?

 

    (1) 固定比率 (2) 固定時距 (3) 連續增強 (4) 不固定比率

 

(  ) 6. 觀察學習為稱為:

 

    (1) 替代學習 (2) 領悟學習 (3) 方位學習 (4) 古典制約學習

 

(  ) 7. 古典制約學習有誰最先進行實驗?

 

    (1) 史金納 (2) 桑代克 (3) 巴夫洛夫 (4) 班度拉

 

(  ) 8. 制約刺激出現稍後就停止,再出現非制約刺激,稱為:

 

    (1) 同時制約 (2) 時間制約 (3) 逆向制約 (4) 遺跡制約

 

(  ) 9. 庫勒以哪一種動物進行領悟學習實驗?

 

    (1) 猴子 (2) 老鼠 (3) 山羊 (4) 黑猩猩

 

(  ) 10. 「見賢思齊」是屬於哪一種學習?

 

    (1) 領悟學習 (2) 操作制約學習 (3) 觀察學習 (4) 古典制約學習

 

 

二、解釋名詞

 

1. 制約刺激   

 

2. 同時制約   

 

3. 刺激類化   

 

4. 高層制約   

 

5. 效果律   

 

6. 負增強作用   

 

7. 迴避學習

 

8. 行為塑造

 

9. 部分增強

 

10. 消弱作用性

 

11. 觀察學習

 

12. 操作制約

 

 

三、問答題

 

•  如何將行為塑造原理應用到日常生活上?試舉例說明之。

 

•  試比較古典制約學習與操作制約學習的異同點。

 

•  由動物實驗所得之學習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人類的學習行為嗎?試抒己見。

 

•  試比較連續增強與部分增強的適用時機及其效果。

 

•  試比較逃離學習與迴避學習的異同。

 

•  古典制約學習如何應用到日常生活上?試舉課本以外的例子說明之。

 

•  試根據學習原理,說明適當處罰兒童的原則。

 

 

【選擇題解答】 1.(2) 2.(2) 3.(4) 4.(1) 5.(3) 6.(1) 7.(3) 8.(4) 9.(4)

               10.(3)

 

 

   

第七章 記憶與遺忘

 

一、選擇題

 

(  ) 1. 影像記憶大約只能持續維持多久?

 

    (1) 0.1 (2) 0.25 (3) 0.4 (4) 0.5

 

(  ) 2. 一般人短期記憶的容量為多少?

 

    (1) 7 ± 1 (2) 7 ± 2 (3) 7 ± 3 (4) 7 ± 4

 

(  ) 3. 能將所見的一切事物,完全正確記憶下來,這種記憶能力稱為:

 

    (1) 全現心象 (2) 長期記憶 (3) 閃光燈記憶 (4) 運作記憶

 

(  ) 4. 個人容易記住所見所聞資訊最特殊的部分,稱為:

 

    (1) 新近效應 (2) 初始效應 (3) 序列位置效應 (4) 雷斯多夫效應

 

(  ) 5. 短期記憶大約能記憶多久?

 

    (1) 1 10 (2) 10 20 (3) 20 30 (4) 30 40

 

(  ) 6. 某生接受歷史學測驗 50 題,答對 30 題,其再認分位為多少?

 

    (1) 10 (2) 20 (3) 30 (4) 40

 

(  ) 7. 哪一位學者最早對遺忘現象做科學性研究?

 

    (1)H.Ebbinghaus (2)G.Mandler (3)G.Miller (4)R.N.Haber

 

(  ) 8. 新的學習經驗干擾舊學習內容的記憶,稱為:

 

    (1) 回復記憶 (2) 記憶痕跡消逝 (3) 單向抑制 (4) 反向抑制

 

(  ) 9. 舌尖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1) 編碼不當 (2) 機體性因素 (3) 檢索困難 (4) 動機性因素

 

(  ) 10. 個人對某些訊習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流逝反而記得越多,這種現象

      稱為:

 

    (1) 記憶術 (2) 回復記憶 (3) 超常記憶 (4) 記憶扭曲

 

 

二、解釋名詞

 

1. 感官記憶 

 

2. 短期記憶 

 

3. 記憶容量   

 

4. 運作記憶   

 

5. 全現心象   

 

6. 長期記憶   

 

7. 系列位置效應   

 

8. 雷斯多夫效應   

 

9. 記憶圖象

 

10. 記憶扭曲

 

11. 再認法

 

12. 遺忘曲線

 

13. 反向抑制

 

14. 軌跡記憶法

 

15. 超常記憶

 

 

三、問答題

 

•  短期記憶容意遺忘,有什麼方法可以記得久一點?

 

•  為什麼序列位置效應會影響長期記憶?試述之。

 

•  如何將記憶材料分層次?試舉一課本之外的例子。

 

•  為何機械式記憶比較容易忘記?試述己見。

 

•  試以干擾論說明遺忘的原因。

 

•  年長者記憶力較差,有何補救的方法?試述之。

 

•  根據 Ebbinghaus 所發現的遺忘曲線,如何使遺忘少一些?

 

•  何謂關聯記憶法?請舉出一個課本以外的例子。

 

 

【選擇題解答】 1.(2) 2.(2) 3.(1) 4.(4) 5.(3) 6.(2) 7.(1) 8.(4) 9.(3)

               10.(3)

 

 

   

第八章  語言與思考

 

一、選擇題

 

(  ) 1. 概念中必須有先後順序的條件,稱為:

 

    (1) 連言概念 (2) 選言概念 (3) 條件概念 (4) 雙條件概念

 

(  ) 2. 個人對所遭遇的問題,能深思熟慮力求完美無缺,是屬於何種思考?

 

    (1) 流暢性 (2) 變通性 (3) 獨創性 (4) 精密性

 

(  ) 3. 美國學者杜威認為解決人何問題,至少可分為幾個步驟?

 

    (1) 3 個步驟 (2) 4 個步驟 (3) 5 個步驟 (4) 6 個步驟

 

(  ) 4. 按圖索驥的解決問題方法是屬於:

 

    (1) 嘗試錯誤 (2) 程序法 (3) 捷徑思考法 (4) 類推

 

(  ) 5. 鑽牛角尖的思考方式屬於:

 

    (1) 垂直思考 (2) 水平思考 (3) 收斂性思考 (4) 擴散性思考

 

(  ) 6. 葛人以舊方法去解決類似問題的習慣傾向,稱為:

 

    (1) 迷思概念 (2) 心向作用 (3) 功能固著 (4) 場地依賴

 

(  ) 7. 概念中的屬性合於「若 A B ,若 B A 」的形式者,稱為:

 

    (1) 連言概念 (2) 選言概念 (3) 條件概念 (4) 雙條件概念

 

(  ) 8. 在腦海中思考解決問題的步驟,稱為何種思考?

 

    (1) 收斂性思考 (2) 外顯思考 (3) 內隱思考 (4) 擴散性思考

 

(  ) 9. 個人依據別人提供回饋的訊息,逐漸修正錯誤的概念,這種概念的獲得

      稱為:

 

    (1) 假設檢驗 (2) 後設認知 (3) 歸納推理 (4) 擴散性思考

 

(  ) 10. 某生認為筆只是用來寫字的,這種現象稱為:

 

    (1) 心向作用 (2) 功能固著 (3) 迷思概念 (4) 場地獨立

 

 

 

二、解釋名詞

 

1. 概念   

 

2. 概念形成   

 

3. 邏輯概念   

 

4. 無心象的思考   

 

5. 後設認知   

 

6. 水平思考   

 

7. 收斂行思考   

 

8. 獨創性   

 

9. 外顯思考

 

10. 演繹推理

 

11. 無效論證

 

12. 迷思概念

 

13. 功能固著

 

14. 心向作用

 

15. 場地依賴

 

 

三、問答題

 

•  試說明語言與思考的關係。

 

•  試說明思考與創造力的關係。

 

•  試說明概念形成的過程。

 

•  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何者較具科學性?試述之。

 

•  為何成人學習外國語言常不如預期效果?試抒己見。

 

•  試比較解決問題時採程序法與捷徑思考法的利弊。

 

•  如何提升個人的創造力?試述之。

 

•  何謂後設認知?試舉例說明之。

 

 

【選擇題解答】 1.(3) 2.(4) 3.(3) 4.(2) 5.(1) 6.(2) 7.(4) 8.(3) 9.(1)

               10.(2)

 

 

   

第九章  能力與能力測驗

 

一、選擇題

 

(  ) 1. 全世界第一標準化智力測驗於西元幾年問世?

 

    (1) 1879 (2) 1896 (3) 1905 (4) 1911

 

(  ) 2. 智力測驗創始人比奈是何國人?

 

    (1) 英國 (2) 法國 (3) 美國 (4) 德國

 

(  ) 3. 魏斯勒智力測驗的平均數 100 ,標準差是多少?

 

    (1) 11 (2) 13 (3) 15 (4) 16

 

(  ) 4. 內容效度又稱為:

 

    (1) 課程效度 (2) 預測效度 (3) 建構效度 (4) 同時效度

 

(  ) 5. 智能不足是指智上在多少以下?

 

    (1) 40 (2) 50 (3) 60 (4) 70

 

(  ) 6. 智商在多少比上稱為智力優異者?

 

    (1) 100 (2) 110 (3) 120 (4) 130

 

(  ) 7. 哪一位學者提出群因論?

 

    (1) 桑代克 (2) 吉爾福 (3) 佘斯統 (4) 葛納

 

(  ) 8. 將測驗分兩半計分所求得的相關係數,必須再以何種公式校正?

 

    (1) 史布公式 (2) 庫力 20 號公式 (3) 庫李 21 號公式 (4) 智力商數公式

 

(  ) 9. 葛納將人類的智力分為幾大類?

 

    (1) 6 大類 (2) 7 大類 (3) 8 大類 (4) 9 大類

 

(  ) 10. 根據潛在特質理論所編製的測驗,又稱為:

 

    (1) 適性測驗 (2) 成就測驗 (3) 職業性向測驗 (4) 特殊性向測驗

 

 

二、解釋名詞

 

1. 性向 

 

2. 特殊性向   

 

3. 常模   

 

4. 信度   

 

5. 效度   

 

6. 效標關聯效度 

 

7. 建構效度  

 

8. 心理年齡

 

9. 智商

 

10. 離差智商

 

11. 智力三元論

 

12. 晶體智力

 

13. 流體智力

 

 

三、問答題

 

•  測驗為什麼要建立常模?常模可分為幾類?試分述之。

 

•  試說明比奈對智力測驗的貢獻。

 

•  編製測驗必須遵循哪些標準程序?試述之。

 

•  魏斯勒在智力測驗上有何貢獻?試述之。

 

•  有哪些社會文化因素會影響個人的智力?試述之。

 

•  為什麼有些學者主張 EQ 對個人未來的法展比 IQ 重要?試抒己見。

 

•  試說明葛納的智力理論。

 

•  智能不足者的 IQ 可分為哪幾類?試述之。

 

•  若想將一份外國著名的智力測驗,變成適用於國人,應如何處理?

 

 

【選擇題解答】 1.(3) 2.(2) 3.(3) 4.(1) 5.(4) 6.(4) 7.(3) 8.(1) 9.(2)

               10.(1)

 

 

   

第十章  動機與情緒

 

一、選擇題

 

(  ) 1. 哪一位學者提出動機需求層次論?

 

    (1)A.Maslow (2)C.Rogers (3)J.Atkinson (4)D.Goleman

 

(  ) 2. 控制口渴的主要部位在何處?

 

    (1) 喉嚨 (2) 下視丘 (3) (4) 肝臟

 

(  ) 3. 測量成就動機的主要工具是:

 

    (1) 性向測驗 (2) 興趣測驗 (3) 主題統覺測驗 (4) 智力測驗

 

(  ) 4. 根據學者研究,由測謊器偵測結果大約有多少%的正確性?

 

    (1) 15 (2) 25 (3) 35 (4) 45

 

(  ) 5. 馬斯洛將親和動機置於需求階層的第幾個層次?

 

    (1) 1 (2) 2 (3) 3 (4) 4

 

(  ) 6. 美國醫學會在哪一年將同性戀自心理疾病的名單中除名?

 

    (1) 1965 (2) 1970 (3)1975 (4)1980

 

(  ) 7. 根據研究,母親懷孕時服用哪一種藥物過多,會使生下的子女成為

      同性戀?

 

    (1) 黃體激素藥物 (2) 安眠藥 (3) 避孕藥 (4) 安非他命

 

(  ) 8. 下列哪一位學者提出動機本能論?

 

    (1)W.McDougall (2)E.Wilson (3)A.Maslow (4)A.Kinsey

 

(  ) 9.EQ 是指個人的哪一方面?

 

    (1) 身體語言 (2) 人際距離 (3) 權力動機 (4) 情緒成熟度

 

(  ) 10. 雌性動物在授乳期間分泌何物,使其表現母愛行為?

 

    (1) 胰島素 (2) 泌乳激素 (3) 腎上腺素 (4) 動情激素

 

 

二、解釋名詞

 

1. 社會生物學   

 

2. 誘因論   

 

3. 覺醒理論   

 

4. 同性戀   

 

5. 母性動機   

 

6. 親和動機

 

7. 身體語言

 

8. 人際距離

 

9. EQ

 

10. 測謊器

 

11. 成就動機

 

12. 驅力減降 

 

 

三、問答題

 

•  試說明 EQ 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

 

•  試述造成身體肥胖的心理因素。

 

•  試述有些政治人物熱衷追求權位的心理動機。

 

•  為何許多抽煙者知道抽煙有礙健康,但卻不戒煙,其可能的動機有哪些?

 

•  自我實現是個人最高層次的需求,為何大多數人無法達成?

 

•  試述產生同性戀的心理因素。

 

•  試說明人類性動機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  如何使個人具有良好的 EQ ,試抒己見。

 

 

【選擇題解答】 1.(1) 2.(2) 3.(4) 4.(2) 5.(3) 6.(4) 7.(1) 8.(1) 9.(4)             

               10.(2)

 

 

   

第十一章  個人生涯中的身心發展

 

一、選擇題

 

(  ) 1. 青少年期大約介於幾歲之間?

 

    (1)12 20 (2)13 22 (3)14 20 (4)15 22

 

(  ) 2. 男性青春期平均年齡大約為幾歲?

 

    (1) 10 (2) 11 (3) 12 (4) 13

 

(  ) 3. 根據柯柏的研究,有多少百分比的青少年其道德發展已到達道德成

      規期?

 

    (1) 30 %  (2) 40 (3) 50 (4) 60

 

(  ) 4. 根據艾瑞克森的研究,心理社會發展不順利而產生角色混淆危機的

      是在哪一個時期?

 

    (1) 青年期 (2) 成年期 (3) 中年期 (4) 老年期

 

(  ) 5. 一般人的思考速度,大約在幾歲達到頂峰?

 

    (1) 15 (2) 17 (3) 18 (4) 20

 

(  ) 6. 根據皮亞傑的研究,兒童大約在 7 11 歲時,心智能力已進入哪一

      個階段?

 

    (1) 感覺動作 (2) 前運思 (3) 具體運思 (4) 形式運思

 

(  ) 7. 哪位學者主張兒童的道得發展,經歷無律期、他律期與自律期?

 

    (1) 柯柏 (2) 維高斯基 (3) 布朗 (4) 皮亞傑

 

(  ) 8. 大多數女性的更年期在幾歲發生?

 

    (1) 40 50 (2) 45 50 (3) 45 55 (4) 55 60

 

(  ) 9. 美國老年人患老年癡呆症者,約佔老年人口的百分之幾?

 

    (1) 10 (2) 15 (3) 18 (4) 20

 

(  ) 10. 大約幾個月大的兒童就有與母親分離的焦慮?

 

    (1) 3 4 個月 (2) 4 5 個月 (3) 5 6 個月 (4) 6 8 個月

 

 

二、解釋名詞

 

1. 橫斷研究   

 

2. 物體保留概念

 

3. 形式運思期 

 

4. 分離焦慮   

 

5. 道德成規期 

 

6. 心理社會理論

 

7. 生長陡增

 

8. 他律期

 

9. 前運思期

 

10. 想像聽眾

 

 

三、問答題

 

•  試述現代青年人的身心特徵。

 

•  試述更年期症候群的心理因素。

 

•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特徵?

 

•  請以心理學觀點論防範青少年犯罪之道。

 

•  如何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水準,試抒己見。

 

•  試述皮亞傑對兒童認知發展研究的貢獻。

 

•  父母採取何種管教方式,比較有利於子女人格發展?

 

•  試述青少年男女早熟與晚熟者的心理特徵。

 

•  試比較縱貫法與橫斷法的優缺點。

 

•  如何協助青少年自我統整,以免角色混淆?

 

 

【選擇題解答】 1.(2) 2.(3) 3.(4) 4.(1) 5.(4) 6.(3) 7.(4) 8.(3) 9.(2)

               10.(4)

 

 

   

第十二章  人格與人格的測量

 

一、選擇題

 

(  ) 1. 依佛洛伊德的理論,戀母情結在幾歲發生?

 

    (1) 2 3 (2) 3 4 (3) 4 5 (4) 5 6

 

(  ) 2. 個人不為社會認可的動機慾望,以合乎社會規範的行為表現,這是

      何種心理防衛方式?

 

    (1) 昇華作用 (2) 投射作用 (3) 轉移罪用 (4) 反向作用

 

(  ) 3. 哪一位學者認為追求卓越是人類最重要的動機?

 

    (1) 佛洛伊德  (2) 阿德勒 (3) 楊格  (4) 羅吉斯

 

(  ) 4. 在人格測驗中,最常使用何種工具?

 

    (1) 自陳量表 (2) 羅夏墨漬測驗 (3) 主題統覺測驗 (4) 情境測驗

 

(  ) 5. 根據卡泰爾的研究,發現一般人擁有幾種潛源特質?

 

    (1) 15 (2) 19 (3) 23 (4) 27

 

(  ) 6. 本我屬於下列何者?

 

    (1) 意識 (2) 前意識 (3) 下意識 (4) 潛意識

 

(  ) 7. 楊格將原型分為幾類?

 

    (1) 3 (2) 4 (3) 5 (4) 6

 

(  ) 8. 下列哪一位學者強調出生序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1) 佛洛伊德 (2) 楊格 (3) 阿德勒 (4) 羅吉斯

 

(  ) 9. 超我遵循何種原則?

 

    (1) 完美原則 (2) 現實原則 (3) 快樂原則 (4) 初級思維原則

 

(  ) 10. 哪一位學者提出控制信念理論?

 

    (1) 班度拉 (2) 歐魄特 (3) 郭德堡 (4) 羅特

 

 

二、解釋名詞

 

1. 本我   

 

2. 超我   

 

3. 前意識   

 

4. 投射作用   

 

5. 反向作用   

 

6. 戀母情結

 

7. 個別心理學

 

8. 生活格調

 

9. 現象學研究法

 

10. 自我實現

 

11. 潛源特質

 

12. 投射測驗

 

13. 主題統覺測驗

 

14. 投射技術

 

15. 中心特質

 

16. 相互決定論

 

 

三、問答題

 

•  試述佛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

 

•  何謂集體潛意識?試舉例說明之。

 

•  試述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論有哪些缺點。

 

•  試比較馬斯洛與羅吉斯對人性看法的異同點。

 

•  試述文化背景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  一個人如何才能夠自我實現?

 

•  為何說:「人不可貌相」?試抒己見。

 

•  試述阿德勒個別心理學的貢獻。

 

•  個人如何除去自卑感進而追求卓越?試論述之。

 

•  測量個人人格有何科學方法?

 

 

【選擇題解答】 1.(3) 2.(1) 3.(2) 4.(1) 5.(3) 6.(4) 7.(2) 8.(3) 9.(1)

               10.(4)

 

 

   

第十三章  社會心理學

 

一、選擇題

 

(  ) 1. 哪一位學者提出態度平衡理論?

 

    (1) 海德 (2) 費斯汀格 (3) 亞許 (4) 凱利

 

(  ) 2. 個人將對方的印象產生誇大不實的現象稱為:

 

    (1) 初始效應 (2) 刻板印象 (3) 月暈效應 (4) 偏見

 

(  ) 3. 哪一個理論主張個人由自己的行為來推論自己的態度?

 

    (1) 認知失調理論  (2) 自我知覺理論 (3) 平衡理論 (4) 歸因理論

 

(  ) 4. 單向傳播對哪一種對象比較有效?

 

    (1) 教育程度低者 (2) 教育程度中等者 (3) 中上教育程度者

    (4) 高等教育程度者

 

(  ) 5. 大多數社會心理學者主張,態度包括幾種成份?

 

    (1) 2 (2) 3 (3) 4 (4) 5

 

(  ) 6. 哪一位學者提出愛情三角論?

 

    (1) 海德 (2) 盧欽斯 (3) 史騰柏格 (4) 崔普烈

 

(  ) 7. 腦力激盪法是由誰首先倡導的?

 

    (1) 歐斯孟 (2) 米勒 (3) 邊姆 (4) 拉比瑞

 

(  ) 8. 說服的過程包括訊息來源、訊息內容、傳播工具及哪一個因素?

 

    (1) 訊息訴求 (2) 訊息可信度 (3) 訊息重複出現 (4) 接收者

 

(  ) 9. 在急難現場人數愈多,伸出援手的人愈少,這是何種效應?

 

    (1) 月暈效應 (2) 初始效應 (3) 接近效應 (4) 旁觀者效應

 

(  ) 10. 個人在他人出現時,表現異於平常行為的心理現象,稱為:

 

    (1) 社會性偷懶 (2) 從眾 (3) 社會助長作用 (4) 認知失調

 

 

二、解釋名詞

 

1. 人際知覺  

2. 月暈效應

3. 外在歸因 

4. 偏見 

5. 心理防衛歸因 

6. 愛情三角論 

7. 態度平衡理論 

8. 認知失調理論 

9. 自我知覺理論 

10. 從眾

11. 助人行為

12. 利社會行為

13. 旁觀者效應

14. 社會助長作用

15. 團體極化

16. 腦力激盪法

17. 挫折攻擊假說

 

 

三、問答題

 

•  如何消除團體之間的偏見?

 

•  試述態度與行為的關係。

 

•  如何改變癮君子吸煙的態度?

 

•  如何提高團體思考的品質?

 

•  領導人物通常預有哪些特徵?

 

•  如何預防攻擊與暴力行為的發生?

 

•  如何使一般人願意表現助人的行為?

 

•公共政策如何說服人民,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選擇題解答】 1.(1) 2.(3) 3.(2) 4.(1) 5.(2) 6.(3) 7.(1) 8.(4) 9.(4)  

               10.(3)

 

 

   

第十四章 心理異常

 

一、選擇題

 

(  ) 1. 憂鬱症屬於何種症狀?

 

    (1) 轉化症 (2) 慮病症 (3) 情感症 (4) 解離症

 

(  ) 2. 哪一種疾病患者自殺率最高?

 

    (1) 憂鬱症 (2) 精神分裂症 (3) 解離症 (4) 體化症

 

(  ) 3. 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何種幻覺居多?

 

    (1) 視幻覺 (2) 聽幻覺 (3) 味幻覺 (4) 觸幻覺

 

(  ) 4. 躁鬱症發病率以幾歲為高峰期?

 

    (1)10-19 (2)20-29 (3)30-39 (4)40-49

 

(  ) 5. 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 1994 年的分類,人格異常可分為幾類?

 

    (1) 3 (2) 4 (3) 5 (4) 6

 

(  ) 6. 依據美國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三版的分類,性變態可以分為幾類?

 

    (1) 6 (2) 7 (3) 8 (4) 9

 

(  ) 7. 精神分裂症在幾歲達到發病的高峰期?

 

    (1)15-25 (2)25-35 (3)35-45 (4)45-55

 

(  ) 8. 妄想症可分為幾種?

 

    (1) 3 (2) 4 (3) 5 (4) 6

 

(  ) 9. 轉化症又稱為:

 

    (1) 歇斯底里 (2) 慮病症 (3) 解離症 (4) 多重人格

 

(  ) 10. 不合理的思想不斷重複浮現在腦海裡,自己控制不了,這是什麼症狀?

 

    (1) 泛慮症 (2) 恐怖症 (3) 強迫症 (4) 解離症

 

 

二、解釋名詞

 

1. 反社會人格   

 

2. 幻覺   

 

3. 躁鬱症   

 

4. 多重人格 

 

5. 解離症   

 

6. 歇斯底里

 

7. 強迫症

 

8. 焦慮症

 

9. 恐怖症

 

10. 憂鬱症

 

11. 精神分裂 

 

 

 

三、問答題

 

•  精神分裂症與遺傳有何關聯?試述之。

 

•  人格異常可分為哪些類型?試述之。

 

•  試說明強迫症的原因。

 

•  試述性變態與患者父母婚姻的關係。

 

•  試述反社會人格與犯罪的關係。

 

•  躁鬱症患者有何行為特徵?試述之。

 

•  試比較解離健忘症與解離迷遊症之異同。

 

•  試述恐怖症的原因。

 

 

【選擇題解答】 1.(3) 2.(1) 3.(2) 4.(2) 5.(3) 6.(4) 7.(2) 8.(4) 9.(1)

               10.(3)

 

 

   

第十五章 心理治療

 

一、選擇題

 

(  ) 1. 溝通分析法是由誰所創始的?

 

    (1) 佛蘭克 (2) 柏尼 (3) 艾理斯 (4) 葛拉瑟

 

(  ) 2. 艾理斯認為一般人常具有幾種非理性的信念?

 

    (1) 5 (2) 7 (3) 9 (4) 11

 

(  ) 3. 心理分析的最後一個步驟是:

 

    (1) 夢的解析 (2) 聽幻覺 (3) 味幻覺 (4) 觸幻覺

 

(  ) 4. 團體心理治療,成員以幾人較理想?

 

    (1) 8 (2) 10 (3) 12 (4) 14

 

(  ) 5. 下列哪一種心理治療暑於折衷取向治療?

 

    (1) 現實治療 (2) 行為治療 (3) 理情治療 (4) 案主中心治療

 

(  ) 6. 行為契約法是屬於哪一種心理治療法?

 

    (1) 心理分析 (2) 行為治療 (3) 意義治療 (4) 溝通分析

 

(  ) 7. 現實治療是由誰所創始的?

 

    (1) 柏尼 (2) 佛蘭克 (3) 葛拉塞 (4) 皮爾斯

 

(  ) 8. 何種治療法又稱為非指導式心理治療?

 

    (1) 行為治療 (2) 完形治療 (3) 案主中心治療 (4) 認知治療

 

(  ) 9. 何種治療法特別強調案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 現實治療 (2) 理情治療 (3) 意義治療 (4) 溝通分析

 

(  ) 10. 理情治療簡稱為:

 

    (1)PAC (2)EMG (3)RET (4)TA

 

 

二、解釋名詞

 

1. 移情分析   

2. 理性心理治療   

3. 團體治療   

4. 代幣法   

5. 洪水法   

6. 行為契約法   

7. 生理回饋法

8. 現實治療

9. 溝通分析

10. 存在治療

11. 完形治療

12. 系統減敏感法

 

 

三、問答題

 

•  試述案主中心治療法的優缺點。

 

•  在何種情況才需要實施團體心理治療?

 

•  現實治療法常使用哪些策略?

 

•  試說明存在治療適用的對象及其基本方法。

 

•  實施嫌惡治療應注意哪些原則?

 

•  試述影響心理治療效果的因素。

 

•  試述完形治療的實施程序。

 

•  試述心理分析治療的主要貢獻。

 

•  理情治療對人性有何觀點?試述之。

 

•  試述自我肯定訓練的程序。

 

 

【選擇題解答】 1.(2) 2.(4) 3.(4) 4.(1) 5.(1) 6.(2) 7.(3) 8.(3) 9.(1)

               10.(3)

 

 

   

第十六章  健康心理學

 

一、選擇題

 

(  ) 1. 根據心理學者研究, A 型人格者患心臟病的機率為 B 型人格者的

      幾倍?

 

    (1) 3 (2) 4 (3) 5 (4) 6

 

(  ) 2. 下列哪一位心理學者首先對人類壓力作系統研究?

 

    (1) 肯農 (2) 多勒 (3) 斐利曼 (4) 雅倫

 

(  ) 3. 根據心理學者研究,下列哪一種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

 

    (1) 失業  (2) 親人死亡 (3) 離婚 (4) 牢獄之災

 

(  ) 4. 薛黎認為一般適應症狀群包括幾個階段?

 

    (1) 2 階段 (2) 3 階段 (3) 4 階段 (4) 5 階段

 

(  ) 5. 哪一種情緒狀態工作表現最佳?

 

    (1) (2) 中上 (3) (4)

 

(  ) 6. 壓力會促使何種內分泌增加?

 

    (1) 腦下垂體 (2) 胸腺 (3) 甲狀腺 (4) 性腺

 

(  ) 7. 挫折攻擊假說是由誰提出來的?

 

    (1) 多勒等人 (2) 巴隆等人 (3) 拉森等人 (4) 亞倫等人

 

(  ) 8. 想買股票,但擔心被套牢,這是何種心理衝突?

 

    (1) 雙趨衝突 (2) 雙避衝突 (3) 趨避衝突 (4) 雙趨避衝突

 

(  ) 9. 大多數人對壓力產生的情緒反應可以分為幾類?

 

    (1) 3 (2) 4 (3) 5 (4) 6

 

(  ) 10. 根據多位學者研究,大多數吸煙者中,成功戒煙者約占多少?

 

 

二、解釋名詞

 

1. 壓力源   

 

2. 挫折 

 

3. 心理衝突 

 

4. 挫折攻擊假說   

 

5. A 型人格

 

6. 社會支持

 

7. 創傷後的壓力

 

8. 壓力認知理論

 

 

三、問答題

 

•  心理壓力與個人的認知有何關聯?

 

•  如何減少挫折,保持心理健康?

 

•  長期的心理衝突會導致何種結果?

 

•  心理壓力與疾病有何關聯?

 

•  如何維護心理健康?

 

•  試述情緒狀態與工作表現的關係。

 

•  由退休所產生的心理壓力,如何調適?

 

 

【選擇題解答】 1.(4) 2.(1) 3.(3) 4.(2) 5.(3) 6.(1) 7.(1) 8.(3) 9.(2)

               10.(2)

arrow
arrow

    natas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